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理念景泰县第四中学张树仁一、高效课堂的概念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二、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高效课堂的概括:知识的超市情感的体验“超市”是从分层出发,基于“学情”实施分类,即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作业。“超市”,凸显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个性、方式方法的尊重。“体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把学习氛围、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当成最重要的评价依据。课堂知识达标率即便是100%,但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这样的课堂依然打“零分”。上课不仅是一场学习经历,更是一次充满情趣愉快的情感旅程。高效课堂把“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课改的“六字真言”加以行动阐述并加以发展,在课堂环节上“落地”为“预习、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转化为“独学、对学、群学”。高效课堂的“六项”技术要领:导学案是路线图(集体备课作支撑)小组学习定成败(小组建设很关键)学情调查是起点(问题教学是主线)独学、对学、群学是方法(自学能力最重要)展示、反馈、评价是手段(多元方式来驱动)达标测评是关键(学实结合有保证)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1)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2)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3)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4)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高效课堂的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高效课堂的灵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引导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1)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2)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3)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4)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三、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时间划分:5+15+15+5。环节划分:检查复习、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测评“四段五步三查”模式说明“四段”:指课堂环节四个基本环节。第一段:检查复习;第二段:自主学习;第三段:交流展示第四段:达标测评。“五步”:指课堂上的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将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直接拿来研究,肯定难以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一个能够让学生接受的引子、楔子。创设情境的核心任务是教师按照课标要求,搜集、归纳、整理包涵教学内容所涉及问题的情境材料,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就展现给学生。情境材料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浅显、易懂、具体、直观的现象材料切入。直观性是创设情境的主要特征和根本要求。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所获得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视觉,故首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看得见”,即创设视觉情境,具体形式包括图片、照片、实物、模型等;其次要让学生“听得到”,即创设听觉情境,具体形式包括音乐、广播、朗诵、寓言、故事、俗语及名言、警句、成语等;再次是“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摸得着”,包括实验,游戏、模拟表演、角色扮演等。需要说明的是,直观易感的情境必须紧紧围绕课标来创设,否则会起相反作用。创设情境不只是为了使课堂热闹、有趣、好看,而是要引出本节课所要讨论研究的问题。第二步研:自主研读教材,自主学习,自主质疑在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的前提下,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读教材,这是学生质疑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