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个家长的心声VIP免费

一个家长的心声_第1页
1/5
一个家长的心声_第2页
2/5
一个家长的心声_第3页
3/5
一个家长的心声:基础教育的困惑----从中学生的读书谈起2004-10-2116:16:57南方网-南方社区于樵我的女儿于今年9月初上了大学。在她高考结束之后,留下了一大堆学习参考书,一部分送了低年级的孩子,向贫困地区捐赠了一部分。趁这次长假我把家里整理了一下,又翻出许多她从初中到高中学过的书,我把正式教科书和她购买的有保存价值的书籍留下,其余的整出三大包当废纸处理。小贩上门来收,称了一下有60斤之多。现在算来,卖掉的旧书大概只占她所用过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一个学生不算小学,光在中学阶段,读过的书就有300斤之多。古人往往以“学富五车”来形容学识的最高境界,庄子就曾这样评价过他的朋友惠子。按古代的车的载重量,一车充其量也就一千来斤,五车大概是5000斤。而古人所说的书是竹简,其文字容量不及现代书本的百分之一。由此算来,若用现代书来装载古代文献,五车也不过50来斤。换句话说,古人如果读现代的纸质书,有50斤就足以成就一代文化或思想宗师了,其所咀嚼过的文字量只是现在一个中学生的六分之一。然而,如此大量的学习让一个中学生得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不妨认真盘点一下:在思想方面,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自己的思想体系,对世界的认识依然是模糊的,不知如何做人。在生存技能方面,他们还没有一技之长,不知如何做事。在体能方面,基本上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拎。在学习方面,尚不具备自己独立做学问的能力。在生活方面,他们还得从头学起。他们中学毕业后正好也是成年人了,但还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独立谋生或发展的水平,更不用说有所成就了。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读书,就是为了取得一个上大学的机会。考上了大学,还能有几年进入社会的准备,一旦考不上大学,所面临的则仍是一个茫然的世界。如此学习,我们的孩子所付的代价是不是太高了?我对孩子的学习是比较关注的,可以说孩子12年和的基础教育我是跟着过来的,对她学到些什么我是清楚的。在人文方面,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精读了几百篇比较经典的诗文,粗略地了解了人类的历史,学了些政治常识,通过作文掌握了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在外语方面,可以简单听和讲,能阅读一点较为浅显的读物。在科技方面,学到的也是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些知识很少是可以直接应用的,都是将来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且不说这些基础知识是不是对以后的所有专业都有用,即使都是必要的,也还有一个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的问题。对于人文的东西,主要是靠积累,我是主张多读多写的。因为这里头不仅有知识,还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有对自我的认识。人的素质主要是人文素质,多在人文学科方面下些功夫对将来做人做事都是有好处的。外语这个东西很难说,主要看将来的专业取向,也有一个大气候的问题。现在国家主张什么东西都需要外语过关,那我们无话可说。如能进了大学,对学习专业自然有好处,进不了大学,或不从事与外事相关的职业,只从事低端劳动那绝对是浪费时间。对于科学知识,中学所学的都是一些已经有了成熟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数理化方面,其哲学意义比其实际传授的知识要大,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因为有些本身已经被证伪,如牛顿力学。而数学则这是一门思维科学,是一个逻辑体系,其中的计算并不重要。学习这些知识,主要是掌握其概念和基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另外,对理化而言,它们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足够的实验演示。好了,现在我们看看学校是如何教学生的。首先,数理化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12年的时间算起来超过一半是用于这些学科。而最耗时间和精力的不是对概念的掌握,更不是对其哲学内涵的领悟,而是解题,训练解题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和所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万年也遇不到,做题成了一种无休止的游戏。本来是在有了一定理解能力之后三五年就可以获得的知识却要经过12年的艰苦训练。缺乏必要的实验和演示,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全靠想象力,结果事倍功半。很少有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研究的机会,读的是死书,学过了也忘完了,更培养不出创造能力。其二是外语,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是学生最费精力的课程。它也在强烈冲击着母语,而母语是人思维的工具,母语学不精,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个家长的心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