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们的爱变成阳光我听到过两句和班主任有关的玩笑话。这两句话是,说问你干什么的,一个说我是部长,小卖部的部长,另一个说我是主任,是班主任。这隐含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做班主任的和开小卖部的一样,是一个不值一提的人物。可是我觉得我们和小卖部的部长绝对不一样:他们工作的对象是商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工作的目的是要赚钱,我们是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他们干不好只是赔钱,我们干不好赔的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商品用完就没了,我们的学生却要在未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这样想来,我们绝对不能轻易小看我们的工作。谁要是把我们的班级看成是小卖部,那么他就只会感到工作的繁琐而无意义,他的工作也就不会有什么创造性。只有把我们的学生看作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才会正确的对待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完成我们的工作。也许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就坚持“严师出高徒”、“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信条,以为我们都是为学生好,我们的做法就是对的,就是学生应该听的。但是事实证明,我们的苦心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我们付出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好的效果。事实上,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做班主任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只靠我们的严厉,只靠我们的师道尊严,就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了。我们不仅要有好的工作的态度,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这项塑造人的工作。于是我留意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寻找好的教育方法。在一篇杂志中,读到一篇文章,是写妻子改变丈夫的故事。丈夫有很多陋习,如随便乱放衣服,臭袜子塞在床下只闻见臭而找不到,晚上睡觉不刷牙等等,妻子说多少遍也不见改正,是一说就改一不说就犯,最后气的妻子不再管他。可是有一次,妻子发现丈夫把脱下来的衣服挂到了衣橱里,妻子就很高兴的夸奖了丈夫。丈夫也很奇怪,怎么以前只知道没完没了的指责,这次改表扬了。于是下次他又好好的收起了衣服。这让那位妻子很受启发,从那以后,妻子对她的丈夫的错误习惯视而不见,不管也不说,对丈夫的好的做法大加表扬。奇迹出现了,以前千煮万炖而不烂的陋习消失了。这位妻子用自己的智慧改变了丈夫几十年的坏习惯。这个故事让我很受启发,我开始使用这位妻子的方法,教育我的学生。我坚持不做絮叨的老师,我把学生的错误尽量的缩小化,把学生的优点尽量的夸大化。比如卫生没有打扫干净,如果是在教室,在全班同学面前我就亲自替他们做,让他们看着。在卫生区我就悄悄的安排卫生委员去督促,让卫生委员去找组长请值日生重做。有哪个组干的好了,或者那一个方面干的好了,我就要在班内表扬,突出强调。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都知道哪些地方干到什么程度能让老师表扬,就都干到那个程度。后来我就逐步的提高标准,学生也感觉不到,就上当似的接着往上赶,所以我们的卫生工作不用批评也能做得很好。所以,要让学生知道怎么样才是优秀的,要让学生的身边处处出现好的榜样。这样,他们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潜移默化的教育。结果一段时间以后,班内出现了争当优秀的良好风气,那些不良的风气已经烟消云散了。我在开学之初,总要强调学生的坐姿,说了几次,但还是有同学不在意。于是,我就请出了我们的老前辈——孔子,说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席不正,不坐”。然后我就给他讲这句话的含义,坐好不仅代表一种坐姿,也代表一种德行。一连几天,每天早晨,我都把这句话写在黑板的一角,提醒学生。一周下来,每个学生的坐姿都端正了。以后只要学生一有反复,我就不用再说了,直接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就行了。一个爱上网的学生,经过我的教育,坚持两周没有去网吧。为了表扬他,我就把论语中的“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送给他,认真的写在他的笔记本上。我给他讲,只要你犯错,就像日月之食人人都会看见,但只要你改正自己的错误,人人都会仰望着看你。这句话对他的震撼很大,使他真的改正了上网的习惯。后来,我又作为每周一言把这句话推荐给全班同学,大家学的都很认真,很多同学还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不要犯错,知错就改。由此我想到,教育要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