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2年不合理处方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我院门、急诊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度门、急诊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并加以分类统计。结果:共抽查处方12850张,不合理处方为1215张,占所调查处方的9.46%,不合理现象表现在给药方案、重复用药、溶媒不当、不合理配伍、选药不合理等方面。结论:我院临床用药存在一定程度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亟待改进,药师必需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严把处方审查关,医药护全面联手,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关键词]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抗生素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其后果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大力做好临床药学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势在必行。不合理用药,既影响药物疗效,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本院2012年度不合理处方的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度门、急诊病人处方,共12850张,占全年门、急诊处方的9.2%。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2、结果审查处方共12850张,不合理处方为1215张,占所查处方的9.46%,不合理现象表现在给药方案、重复用药、溶媒不当、不合理配伍、选药不合理等方面。详见表1。表1不合理用药问题一览TablOverviewofirrationaldruguse类型处方数占不合理处方比例/%占所查处方比例/%给药方案82968.236.45重复给药373.050.29溶媒不当705.760.55不合理配伍25721.152.0选药不合理141.150.11其他80.660.06总计12151009.463、讨论3.1给药方案给药方案不合理为829例,占用药不合理处方的68.23%,主要表现在抗生素使用方机。(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克林霉素静脉滴注,qd,不符合该类药物的使用原则,该两类药物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且血药浓度高于最小抑菌浓度(MIC)4~5倍时疗效明显,血药浓度再提高,疗效不明显增大;药物的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持续时间应大于整个给药间期的40%~50%时,疗效明显。此类药物无抗菌后效应(PAE),其抗菌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而不必将每次剂量增大,故除头孢曲松(T1/2=8h)以外,需要把ld的总量每隔6~8h给予[1],才能保证确切的疗效。(2)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静脉滴注,Bid,或喹诺酮类,口服,Bid、Tid。该用药方案也不符合使用原则,因氨基糖苷类与喹诺硐类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血药浓度高于MIC8~10倍疗效才明显,并对多数敏感性致病菌具有较长时间的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杀菌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加强,PAE也随之而延长。其疗效取决于单位时间的高浓度,qd给药既增加杀菌效果又可避免毒性反应,故ld剂量1次用药疗效较好。(3)对某些慢性疾病应用强的松5mg/次,Tid,长期用药。因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必须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GC)类药时,采用早晨1次给药或隔日早晨1次给药的方法,可减轻对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而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不良后果。[2]3.2重复用药重复用药使毒副作用增加或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1)头孢克肟十阿莫西林,它们都是β-内酰胺类药,作用机制相同,可竞争共同的靶位而产生拮抗,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2)格来士+法莫替丁:格来士为复方雷尼替丁,两药均为H2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法莫替丁的作用为雷尼替丁的3~20倍,联用无协同作用。(3)右旋布洛芬+消炎痛:两者为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不良反应相似,均可造成胃肠道损害,引起胃肠道出血倾向[3]。(4)优降糖+格列吡嗪+达美康:三种药物都属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合用增加低血糖危险。3.3溶媒不当溶媒不当共70例,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5.76%。如青霉素及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因青霉素及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溶液在PH值为6~7时最稳定,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均可加速其水解,5%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3.2~5.5,且葡萄糖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糖,会促进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水解,且在PH3.6的溶液中1h抗菌效价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