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弥漫着绿意。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如果没有绿色,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就在三十年前,在西藏阿里,人们却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里唯一的绿树。当代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唱了一曲颂歌,但更是一曲悲歌。(教师板书:颂歌、悲歌)二、新授(一)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作者用心写出的这首歌,并思考:1、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这种树什么样子?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颂歌,作者在歌颂什么?3、这首悲歌悲叹的是什么?(二)(师生齐读,约十分钟)1、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红柳树。2、那么这种树是什么样子,作者是怎么描写的?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教学目的1、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2、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题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题课外作业学习指导用书及课后练习13、这是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运用了A、拟人B、叙述C、描写。明确:叙述是记叙人物的行为、经历或事情的经过;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选C、描写。4、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红柳树,那么他要歌颂什么呢?歌颂红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师:它顽强的生命力在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a它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廖寂。b对着高原和酷寒微笑。微笑一词写活了红柳树面对酷寒和缺氧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表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c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的如同钢筋混凝土。d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棵傲然不屈的英魂。e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这些都是歌颂红柳顽强精神的,文章是不是还歌颂了它的别的精神?!红柳还有哪些精神?a奉献精神,它可以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当人们用它烧饭时,它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燃烧了自己,造福了人类。三、小结本堂课内容第二课时一、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二、串讲课文:1、红柳是高原上的精灵,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傲然不屈的精神,并无私的奉献着自己,尤其是它的强大根系所具有的内在力量,这就是作者为红柳写的颂歌,然而在歌颂的同时,作者就已预示了其结局,哪句话暗示了其结局?学生找: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曾以为暗示了红柳的悲剧,为下文埋下了伏笔。2、那么作者认为可悲的是什么?红柳树惨痛的悲剧。23、能固住泥沙,给人们带来绿色的树,给高原带来生命的希望的树,最后却被挖掉了,这无疑是一出悲剧,但可悲的仅是这些吗?同学讨论2分钟a:更可悲的是人们亲手毁灭了这离太阳最近的树,破坏了生态环境。b:而且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4、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a:司务长连说了四个对不对。b:人们宁愿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挖掘红柳强大的根系。c:为了挖掘红柳,人们使用的技术越来越高,最后采用火药。小结:可爱的精灵,惨痛的悲剧,而更可悲的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辞。这一深刻的思想,文章并没有明白的说出来,而是蕴涵在平平常常的叙事之中,谁能找出本文平静的叙述的例子?a:文章开头那个30年前的故事。b:人们挖掘红柳的过程。c:人们使用炸药的过程。小结:本文一个写作特色就是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于平静的叙述、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之中。5、下面请同学找出本文的比喻句5个,找出文中的描写5句,时间为5分钟,可以讨论。(学生讨论5分钟)a:文中的比喻句有:(1)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2)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3)它们如盘卷的金属,……(4)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