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1.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2.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订及实施背景、内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特点、实质、意义及问题;列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十年的正确和失误的决策,分析其经验教训;了解“十年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总结其历史教训。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掌握分析概括史料能力。3、激情投入,认识到事物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要以史为鉴,少走弯路。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1、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主要措施:巩固政权,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之后,建立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的力量发展壮大,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力量,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控制能力加强,土地改革后,各级政府帮助农民组织起来,倡导互助合作运动,实际上成为引导个体农业向社会主义集体化逐步过渡的开端。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它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实质: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4、“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成就:(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它的超额完成取得了许多经济成就。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总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建成投产。新中国开始改变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恢复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年)(a)概况资本主义工商业【问题引导】1、建国初期人民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什么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五年计划三者是什么关系?3、为什么对农业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政策:赎买形式:初中级: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公私合营农业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自愿互利形式: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手工业:其步骤与农业改造大致相同。(b)三大改造结果、意义及存在问题时间: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年底完成意义①基本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也给社会发展留下了许多问题(c)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从1956年到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1、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内容:在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和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大关系,提出要更多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多的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调动国内外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意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共八大的召开(良好开端)(1)内容(正确决策)A、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曲折和失误)(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