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代化作者姓名:李德辉单位:莫旗尼一中邮编:162850内容摘要:构建“现代化”的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让教学更具现代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并最终回归现实,这是实现教学生活化的目标所在,也是新课程的理念所在。历史教学的本质目的-----理解历史,直面现实。关键词:历史的现时性历史教学现代化本质目的历史与现实新课程改革呼唤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但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机械式教学过程,结果是教学失去活力,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学生手中薄薄的几本教材,居然囊括了古今中外五千年的历史。教材里只有气吞万里的宏观历史,没有鲜活生动的微观历史。以选修一为例,其中涉及到的改革人物基本上古今中外王侯将相,而且都是成功改革的历史。所以在历史课上,老师讲,学生听。这完全背离了历史教学的本质目的-----理解历史,直面现实。。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历史都必须是现时史……着重历史的现时性,其实就是着重历史与现代的关联。”可见,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布罗代尔说:“历史是关于过去的科学,也是关于现在的科学。”2009年秋季新课程正式在内蒙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回归生活,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能力,并能学以致用。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引进,标准化课堂的建立,这也为我们创设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准备了物质条件。构建“现代化”的历史课堂教学。我在这个理念引导下,对现代化教学进行一些实践尝试与探索。1教学理念现代化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学的理念指导教学行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中来,在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以史为鉴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我们只有让高中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现实,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构建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相融合,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时代的要求。2教学语言现代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对学生接受知识影响很大,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用现代化的语言来传授知识的话就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现代化的语言需要教师恰当的将生活中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出来。百家讲坛中的袁腾飞在讲解内阁和丞相的区别时候,做了个非常生动的比喻。他把皇帝、丞相和内阁大臣分别比喻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董事长的秘书。在一个公司里董事长具有最终决策权,总经理拥有一定的策划决策权,而董事长的秘书看上去十分的威风,但要始终听从于董事长这些关系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丞相是中央一级的行政大臣,对皇帝有一定的约力。内阁是内侍机构,对皇帝没有约束力。学生进而对书本上这些句子就很容易明白。再则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说从明清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并走向衰落。3教学内容现代化历史教材是我们实施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作取舍,可以选用当前有针对性时政热点作为素材,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资源,也可挖掘自身的资源,“现身说法”。尽可能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学习内容现代化。比如三大关系一直都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的反映”,也是常常运用于历史材料解析题中。我在阐释这条原理时我就设计了两个个问题。为什么上海会出浦东,而莫旗就出不了呢为什么改革开放后会有浦东,文革时期出不了呢?我让学生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虑,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高一历史到宋代史部分我给学生编成了一个历史讨论剧《宋太祖赵匡胤睡不着觉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1、初登皇位的赵匡胤要对付哪几种人?2、哪些人是赵匡胤可以利用的人?分析赵匡胤的解决办法有哪些利弊,后人又是如何解决其弊端的?学生们化身成宋太祖赵匡胤,在热烈的讨论中,把散见于必修和选修部分的宋史有机串联起来,深化了学习。4教学手段现代化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大多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