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于庆华金梅老师优质课今天观看了于庆华、金梅两位老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优质课,感受颇多。下面就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说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一、深挖教材资源拓展充分预设(预设篇)两位老师的设计都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了充分把握和分析,并对本节课在整个学段所处的位置做了很好的诠释,教学设计的思路很明确,主线很清晰。具体说,于庆华老师的课堂设计主线表现为1、面向大海——“交往篇”,2、抗拒大海——“冲突篇”,2、接纳大海——“反思篇”,3、拥抱大海——“挑战篇”。金梅老师的是1、“帆之荣——郑和下西洋”,2、“帆之危——戚继光抗倭”,“帆之辱——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3、“帆之盼——澳门回归与发展”。两者的设计可谓异曲同工,虽然角度不同但是都很好地把本课的教学内容穿成一条主线,本节课三个重点内容如珍珠般被主线串联,并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每个子目的设计,整堂课的设计都是浑然一体。二、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生成篇)两位老师的课堂授课,语言教态不必多说,虽然风格不尽相同,但是都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掌控课堂,同时每个教材子目的内容教学都充分运用各种课件教学,甚至走出课堂补充乡土教材和资料,极大地扩充了课堂容量,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样内容新颖丰实的基础之上,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每个问题进行学习、反思、总结和升华。有效地促进了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同时很好地利用小组教学,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完全符合新课标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由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辅助功能,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要求。三、学海拾贝提高情趣(升华篇)于庆华、金梅两位老师都在每个教学子目和整堂课做了很好的总结。对于子目录金梅老师对澳门问题的处理,于庆华老师你在戚继光身上学到了什么的问题,都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民族和历史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两位老师都在讲课的最后也注意了升华课堂主题。于老师让学生谈一谈你本次航行的感悟?相信学生,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金老师则通过一组图片回顾中国的外交历程,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同时配有自己抑扬顿挫的解读,震撼人心,而且两位老师最后都归结到友好交往、对外开放、爱好和平的闪光点上,让学生逐渐了解了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总之,两个老师的课都特别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注意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挥历史学科独特性,注重了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历史与当前的国情相联系以古论今,以史为鉴,升华了课堂主题。当然,两位老师的课也有些许不足。比如,两位老师的这节《中外交往与冲突》,在导课的时候基本都是开门见山,没有把这节课与整个单元契合,当然这些在授课中知识的链接中得到了一定的弥补。再者,于老师在处理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两目录的时候,过渡不够自然等,但瑕不掩瑜,两节课都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借鉴的好课。借用一句话:一节好的优质课的特点就是有效、有得、有思但可能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