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王昌龄简介:王昌龄简介:王昌龄(王昌龄(698-756698-756)字少伯,京兆)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从军行军行》》(七首)(七首)《《出塞出塞》》(二首),特别有名。(二首),特别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乐府旧题。塞,边塞。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未还:没有回家关:边关但使:只要,要是不教:不让胡马:外族入侵的骑兵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百发百中,威震边疆,被誉为“飞将军”。汉:汉朝秦:秦朝度:越过重点词语出塞: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塞,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关:关塞。但使:只要。未:没有。还:回来。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不教:不让,不使。胡马:胡人的兵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度:越过。阴山: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明月还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还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过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有回到家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守卫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我们了。李广的典故•相传,汉代右北平一带有老虎出没,时常伤人,民皆惧之。李广在此任太守时,经常出行围猎。一次,李广率众出猎夜归,乘着朦胧月色,从一山庄外经过。这里山谷纵横,草木丛生,正是老虎出没处。李广与随从正在丛林行走,忽见一悬崖旁草丛中卧一个庞然大物,定目视之,正是一只大老虎。李广忙张弓搭箭,双臂使出千钧之力,猛射之,只听“嗖”的一箭,正射中那老虎。随从忙跑过去一看,中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其状如虎的巨石,横卧草丛,其状类虎。再看那只箭,早已连同羽毛一起,没进坚石。连李广也怀疑自己竟有这般臂力,便复归原处,又张弓搭箭,照此巨石连射三箭,然而,箭触顽石,火星迸溅,箭折羽飞,竟无一支再入坚石。出塞出塞[[唐唐]]王昌龄王昌龄•秦时秦时//明月明月////汉时汉时//关关,,•万里万里//长征长征////人人//未还。未还。•但使龙城但使龙城////飞将飞将//在在,,•不教不教//胡马胡马////度度//阴山。阴山。“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诗人的回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