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从三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一.说课标: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内容标准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3.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2)。4.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3)。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6.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7.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4)。(二)数的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5)。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5.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6.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6)。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8.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参见例7)。(三)常见的量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8)。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4.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5.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四)探索规律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参见例9,例10)。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2.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参见例11)。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参见例21)。(二)测量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