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论文]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永乐乡中心小学罗茜《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创设合作氛围,激发合作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小学生探索知识是离不开教师启发的,教师在探索过程中仍然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分析和研究新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充分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素材,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不服输的特点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迫切的求知状态下,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我在黑板上写了“324”,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后,回答“能”这时我又说。老师愿意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笔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教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知道教师是怎么判断的,我又趁机引导,请你们分组合作探究,这一招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合作欲望,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在学生产生合作欲望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式学习。为使合作学习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合作的学习任务及怎样完成任务。如在教“修路队修一条长4800米的公路,前6天修了全长的1/8,照这样计算,修完余下的过程还要多少天?”看哪组的解法最多?我告诉学生,此题是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一题多解,评价标准是:哪组用的时间既短、方法又多,谁为胜,大家一下意识到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取胜,合作兴趣欲望意识有了,探究兴趣迅速被调动起来。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自主参与的目标,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应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认知对象的不同,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使问题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到新颖、困惑,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出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乐思方有思泉涌”就是这个道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在探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