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学校管理中的困惑校长的责任和权力不明确,工作中信心不足,办学没有自主性近此年,农村中小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可结果并不如人意,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改,虚的多、实的少。从社会角度看,学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和亮点。但是,从当前的实际看,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长期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学校基本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更没有较为长远的发展规划。校长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角色。这种善不仅严重抑制了校长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而且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造成了惰性心理。已经不习惯对教育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对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事业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新课程对广大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变过去的教师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并且,还特别提出,中小学教师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反思中进步,从而有效地提高专业化水平。在西部农村农村中小学由于贫困地区教师观念陈旧、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师积极性不高,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施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尽管教师也经过各种新课程培训,但面对新教材,如何实施新课程新课标,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相关课程开设不出来,没有走出自己的路,革效果微乎其微许多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对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一离开书本便一片茫然,无所适从。再加上学校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总是以考分的多少,升学的人数来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业绩。并未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学生和肯定学生。(五)校风学风存在的问题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和教育反战不均衡现象日趋严重,多数家长更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城里比较好的学校,只是农村中学生源不足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好的学生流失留下的绝大多数是多少有些问题的学生,没有一部分好的学生来带动这些问题学生,全靠教师来教育,真的太难了。厌学的学生不断增加,课堂效率不高,课堂上有睡觉、聊天现象,自习的效率不高,临考突击。这势必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生自学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靠惯性学习,围绕考试学习,课余时间利用率不高。学习价值观念不正确,表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心情浮躁,动力不足,不少学生根本不在乎成绩的好坏,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面,个别班级不团结,搞小团体,班风、寝风不正。经常打架,出风头,打烂门窗,甚至殴打教师等现象时时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地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以上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学校也加大了校本研修的活动力度,校本研修在学校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一、教师负担过重开展校本研修需要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的负担普遍很重。就拿我校来说,一个教师任多个学科的教学工作比比皆是(最多的上了毕业班四个学科),这些教师中还有很多是班主任。他们既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上早晚自习,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报表等,每天基本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去进行校本研修。再者,从当前社会上来看,人们仍然把升学率以及分数作为衡量学校办学优劣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标准,教师的“饭碗”与学生的分数息息相关,哪个教师不是谨小慎微、亦步亦趋,谁敢去搞什么教学改革和研究因为教师失败不起。二、教师的主动性不高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校本研修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教师的自主参与任何外部的力量都是徒劳的,甚至会起到反作用。目前不少学校为了使校本研修落到实处,为教师纷纷列出校本研修的“问题清单”让教师结合“问题清单”上的内容进行准备,到了教研活动时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