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内容,熟读成诵;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把握本诗主旨,理解诗歌意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情怀。[教学重点]研习“山”与“海”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情分析]这首诗充满了童趣,诗意盎然,很适合初一学生阅读。“诗无达诂”,见仁见智,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导学思路]教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个别读,范读相结合。)探究诗意。本诗作者王家新将自己从生活中体验出的那些理想破灭之苦转化成为一种以“山”和“海”的对立为基本模式的沉思诗意。探究的关键,是以问题为纽带,理解“山”与“海”的象征意义,特别是“无数座山”的丰富内涵,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理解,去想象,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理解适时加鼓励、引导、点评。不1时辅以形象美丽的画面(课件制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再让学生讨论,相互答疑。体验反思。在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同时总结欣赏诗歌的方法。[课前准备]:预习诗歌内容,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写一篇“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为学习新课文做准备。[教学过程]第一环节:问题导入,诵读感悟师:今天,我们将开启崭新的学习之旅,走进缤纷的语文世界。拿到这本书,我看很多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开始欣赏课文了。(板书:在山的那边)看这个标题,你会产生哪些问题?生:在山的那边是什么?生:我希望是海。山区太闭塞,我希望能看见广阔无边的大海,海会给我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还会给我力量。师:男孩子就该有海一样的心胸。生:我想有一个鱼塘,我喜欢捉鱼,要是在鱼塘里捉鱼钓鱼可以免费,岂不是更快活?(生笑)生:我希望有一所学校,因为我想让山里的孩子能读书。师:有爱心,有更创意的回答?生:我希望有一座很大的花园,我想到那里去欣赏花朵。师:很有情趣的生活!老师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我希望山的那边还是山,最好是在群山环抱中,有一条淙淙的小河。生:再有不少的野花。师:再有一群纯朴的山民为邻。那里是环境是宁静的,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空气是清新的,充满……生:诗情画意。师:没错。那大家说我为什么这样想?生:老师厌倦了城市紧张、喧嚣的生活,希望有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师:说得真好,知我心者,学生也。有时候工作累了,真想到青山绿水中休息几天。不过和你们在一起这样快乐,老师也不用找这样的地方了。(生笑)师:大家想不同的人看《在山的那边》就有很多种不同的想法。原因是什么?生:想法不同、希望不同、理想不同。2师:对!大家所说的城市、大海、草原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已经成为了……生:理想。师:对,理想(板书)。这些具体的东西,用语文的专业术语说,是意象(板书),这些意象是理想的载体。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王家新,看看在王家新笔下,山的那边是什么?生:海(板书)师:同学们所说的自然景观都有某种象征意义,王家新笔下的海、山是不是自然景观呢?生:不是。师:且不忙说是不是,大家再好好读一读。(检查字词)师:了解课文内容首先从阅读开始,我们要通过阅读来品味语言,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提示学生质疑)现在哪位同学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师出示课件:课文朗读音节化分、重音,美读)(生读,生自评,师评:速度快了点,感情不够,重音把握不准。)(师出示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范读课文。)(学生凝听,受到感染,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好不好?(生自评:对课文意思理解不透,还没品出味来。)第二环节:探究诗意师(提示):欣赏诗歌须投入感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