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有嘻哈》看国内选秀节目的转型突破摘要:2017年的中国电视市场中,曾风光无限的综艺节目已表现出深深的疲态,其中以音乐选秀类节目尤为明显。而一档筹备过程中并不被业内看好的网播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却意外地在暑期成为年度“爆款”,不仅创下了数以亿计的网络播放量,并将网络中的热烈讨论带到现实中来,使嘻哈(HipHop)音乐这种源自美国街头文化的音乐曲种在中国被更多人所知。本文将以《中国有嘻哈》为例,从发展现状、产生机遇、成功之处、营销策略四个方面探究国内选秀节目的转型突破。关键词:《中国有嘻哈》;纯网综艺;音乐选秀;细分品类一、我国选秀类节目的发展现状(一)节目缺乏新意、观众审美疲劳2004年《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开播后,以其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迅速成为一种流行现象。自此开始,电视选秀类节目席卷各大卫视。09年后,选秀节目一度陷入低迷,直到2012年《中国好声音》使得音乐类选秀重回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发展态势出现一种十分拥挤的状态,各个平台相互模仿,同质化现象严重,节目形式的雷同使观众出现了抵触情绪,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收视率下降;另外几乎所有的音乐选秀都以选拔流行歌手为主,尤其是随着近些年音乐选秀的扎堆,国内的优质选手早已筛过一遍又一遍,好的选手早已所剩无几,选拔的分赛区也早早的走到了海外。(二)综艺节目的网络化2016年网络综艺全面爆发,从15年的几十档发展到上百档,其呈现出精准定位、互动性强、碎片化传播等特点。与传统平台相比,网络综艺节目因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有着高度自由的发展空间,并能通过对互联网海量用户数据的抓取分析,充分了解受众的偏好和习惯,从而实现对市场的精准定位。随着超级网综黄金时代的到来,《超级女声》也在2016年成为首档完全抛弃电视平台,采用网络直播方式的选秀节目,在芒果TV独家播出。虽然反响平平,从收视率到话题讨论度都不尽如人意,但它确实预示了选秀节目由电视媒体转向网络媒体的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二、《中国有嘻哈》的产生机遇(一)嘻哈文化的抬头嘻哈是一种诞生于美国贫民街头的文化形式,目前已成为美国最主流、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之一。作为舶来品的嘻哈文化进入中国年份较早,多以一种半地下的状态存在于各地的酒吧或是网络直播平台中,属于亚文化的范畴。但事实上,嘻哈文化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的潜在受众群体。作为一种潮流文化标签,嘻哈涉足了潮牌服饰、滑板、街球等诸多消费领域,欧美日韩的音乐氛围也在吸引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国的嘻哈厂牌从2011年开始大幅增长,2016年国内嘻哈厂牌已经超过33家,并且分布于全国各地。中国最大规模的新音乐独立唱片公司摩登天空就是在这一年成立了嘻哈厂牌MDSK,并相继签下Soulspeak、陈冠希、红花会等音乐制作人。嘻哈音乐节也日趋风靡,如JonyJ这样圈内较为有名的歌手的个人巡演和LIVEHOUSE的售票也可达几千人。到2017年初,嘻哈音乐已经具备成熟的作品和歌手,拥有很多对嘻哈音乐感兴趣但不是非常了解的年轻人,可以说市场已经准备好将其推向大众。(二)互联网视频网站战略需求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2017年网综领域挤成一堆红海而夏季档是争夺综艺流量的黄金时期,各大视频网站相继出手打造本平台的超级网综,腾讯视频的《明日之子》、芒果TV和优酷联合创制的《快乐男声》以及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三档音乐选秀类节目同期播出,都希望以独特的内容形式吸引受众,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而对于传统的全品类的音乐选秀模式,电视已经做到很高的品质和极致,不管如何更改赛制场景,都很难改变其核心,迎合到当下年轻的互联网用户的准确需求,解决所谓的创新问题。所以想要进行大的转型突破,必须尝试触碰非主流的相对小众的文化圈层,而嘻哈正是一个全新的无人触及的垂直门类。后来的播出也证实了这一点。《快乐男声》套用了SMTM模式,并在剪辑上做了升级调整,力求通过详略结合的方式使节目呈现一种不同于电视播出时的全新面貌。《明日之子》有着选秀经验丰富的主创团队,将着力点放在连续直播上,以营造极致的现场比赛氛围。但即使形式上有所改变,但这两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