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3、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自学预习展示交流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掌握。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珊瑚()高枕而卧()豁()敛()脑髓()陌生()鉴()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秕谷()系上()传授()书塾()渊博()蝉蜕()拗过去()盔甲()东方朔()倜傥()2、收集资料,简介作者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第一部白话小说__________。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1、全文作者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朗读全文后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可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的形式说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你的理由。用心爱心专心1当堂测试拓展延伸1.鲁迅,原名周树人,________(籍贯)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小说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________集《朝花夕拾》,集名的意思是________。2、解释下列词语确凿——攒——敛——人迹罕至——鼎沸——方正——3.语意理解。某宾馆客房的床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张小纸条:这张小纸条提供了哪些信息?他要告诉客人的最主要的意图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与调整用心爱心专心2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3、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用心爱心专心3自学预习展示交流1、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段落,并说出理由。温馨提示:用我认为_______________最精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朗读)2.文章插入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4.作者写在三味书屋上学时,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画画等的目的是什么?概括主旨: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爱心专心4当堂测试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