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突水突泥突石灾害分析与应对张梅(可编辑)隧道工程突水突泥突石灾害分析与应对张梅高风险隧道必须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风险的控制与规避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3突水突泥灾害防范与应对要防止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两项重要工作:一是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二是风险的控制与规避。3.1风险的识别与评估(1)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行隧道风险等级划分,制定技术措施。(2)由建设单位组织风险评估,并制定高风险安全防范管理专项机制。(3)对风险隧道进行超前预报专项设计,纳入工序管理。尤其要加强超前钻孔和超前炮孔钻探。(4)设计单位作出水文监测专项设计(包括降雨量、涌水量、水压),施工单位负责实施,监理单位负责核查。(5)施工单位对超前钻孔和水文监测的真实性负责,监理单位全过程旁站,设计单位负责地质和水文综合分析。(6)施工过程中,预报到溶腔或断层等异常时,由建设单位组织论证,进行风险评估。方案未制定前,施工单位不得将掌子面爆开。3.2风险的控制与规避(1)超前预报探测到溶腔或断层时,以及发生小型涌泥时,由建设单位组织研究确定重大技术方案。方案制定应广泛听取参建各方建议,必要时邀请专家论证。方案选择应把安全放在首位。(2)对极其复杂的溶腔或断层,应进行迂回绕避、增设泄水洞、释能降压和注浆加固等方案的预设计,进行多方案比选。(3)参建各方必须严格执行确定的技术方案,落实实施责任制和追究责任制。方案调整必须履行相关程序。(4)高风险隧道必须建立进洞条件、进洞记录、视频监控、声光报警、应急照明、安全逃生、洞内抽排水等安全保障措施。【齐岳山隧道岩溶及断层处理案例】齐岳山隧道全长10.528公里,隧道进口施工中揭示大小溶洞187个,其中22个规模较大。穿越长253米的高压富水断层。隧道施工中,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隧道安全建成,未发生任何灾害。?629溶腔处理2006年5月26日,隧道进口开挖到2374米(DK363+629),通过地质超前预报,探测到,最大水压0.68MPa。为制定方案,现场加强超629充水溶腔。溶腔纵向长12m前钻探,判断溶腔型态,进行综合水文地质分析。水文地质:溶腔主要受地表洼地降雨补给,汇水面积约6平方公里。经注浆试验,该溶腔采用注浆处理难度大,确定采取释能降压方案处理。2009年10月26日平导贯通后,通过10个钻孔以3000立方/小时排量控制放水,共放水65万方,水压力由0.43MPa逐渐下降,稳定在0.01MPa后,对该溶腔爆破。释能降压后,溶腔水通过横通道排入平导。基底采取加强板梁通过,确保运营安全。溶腔放水降压照片溶腔释能降压录像溶腔释能降压后照片高风险隧道突水突泥灾害分析与对策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高风险隧道突水突泥灾害分析与对策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二?一?年二月目录1突水突泥事故工程案例2突水突泥工程特征分析3突水突泥防范与对策1突水突泥事故工程案例(1)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2002年9月10日,圆梁山隧道进口正洞下导坑开挖到3414米(DK354+879),爆破后揭示溶腔口,有少量黄泥挤出。会商后施工混凝土挡墙,突然发生大规模突水突泥,瞬间突泥4200立方,最大涌水量710立方/小时,淤积导坑244米,造成多名作业人员遇难,工程损失惨重,影响施工一年之久。突泥点埋深550米。该灾害属岩溶突水突泥灾害。开始时突泥照片大规模突泥后照片(2)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2006年1月21日,马鹿箐隧道出口平导开挖到3174米(PDK255+978),注浆加固后开挖出碴时,突然发生突水突泥,瞬间突泥8万立方,最大涌水量72万立方/小时,淤积平导1600米,正洞1000米,造成多名作业人员遇难,经济损失巨大,影响施工一年之久。突泥点埋深约400米。该灾害属岩溶突水突泥灾害。大规模突水突泥录像(3)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2007年8月5日,野三关隧道出口开挖到5444米(DK124+602),出碴时,突然发生突水突泥突石,瞬间涌出泥砂与块石约5万立方,最大涌水量约15万立方/小时,将洞内机械设备冲出500米后解体,造成多名作业人员遇难,经济损失巨大,影响施工一年之久。突泥点埋深约200米。该灾害属岩溶突水突泥灾害。(4)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2008年4月30日,大支坪隧道进口开挖到2771米(DK132+913),注浆完成后进行开挖,专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