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学概论(EnvironmentalScience)课程编码:12033019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适用范围:04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时数:36学分数:2考核方式:考查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制订日期:2004年执笔者:林媚珍审核者:谢献春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环境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将通过较为全面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可持续发展知识等教授,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成为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环境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它帮助学生较为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备保护环境和参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教学目标包括:1.增进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环境伦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帮助学生提高环境意识,掌握保护和改善环境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3.使学生树立新的环境伦理观,促进学生的环境保护行动。教学要求:1.了解全球和我国的环境状况、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发展趋势,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2.掌握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知识;3.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实施进展;4.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地球环境、预防环境问题产生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并尽可能采取行动;(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授课课时为100%。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无)(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参考资料:①李训贵主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②陈立民等编著.《环境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03年。③陈南等编著.《我们的地球——环境与发展知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第一篇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环境的概念与组成;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科学与环境教育发展;世界环境保护历程。重点: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第二章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与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用生态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重点: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用生态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难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第三章人口与资源世界人口发展状况;中国人口发展状况;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重点:中国人口发展状况;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第二篇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发展的历史沿革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实质;全球环境状况;我国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就等。重点: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的实质。第四章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重点: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五章环境污染水污染: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能力;主要的水体污染物及水质指标;中国水污染的特征等。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概念;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大气污染源分类和特征;大气污染物的特点及其危害。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源及污染物;土壤污染的影响和危害。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城市垃圾;危险废弃物的越境转移;噪声与其它物理性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光污染、热污染。重点:水体污染物及水质指标;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特点及其危害;固体废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难点:水体污染物及水质指标;大气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及其危害。第六章生态破坏主要介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破坏现状,分析其原因。重点:荒漠化概念,生态破坏成因。第七章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原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