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云裳诉》为例浅析陕西筝派的特色摘要:筝这一乐器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地出现,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所以也叫做“秦筝”,陕西筝派在现今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流派,拥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云裳诉》是陕西筝派曲目的代表作,这首曲子婉转动听悠扬,富有浓郁的陕西艺术风格和古典文化,描绘了唐代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运用了陕西民间的音乐特色,体现了碗碗腔的风格特点。本论文将以《云裳诉》为例从三个角度描写陕西筝派的音乐历史、分析陕西筝派中的音乐特色、陕西筝派的演奏技法以及情感表达来进行描写。关键词:陕西筝派;碗碗腔;演奏技法;云裳诉;风格特色一、陕西筝派音乐历史(一)筝、秦筝筝,是我国现有文字记载中历史最久的弹拨乐器之一,因为它的历史十分悠久,现代人也在其前面加入古字以显得历史悠久,故现在称古筝。“秦筝”又是筝的另一种称谓,也是筝的最早的称谓,之所以被称为秦筝,这与筝的起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秦国时代,秦始皇为了秦国能够稳定而长久的发展下去,便想要将秦国的国外大臣全部辞退,李斯为此写了《谏逐客书》上书始皇帝,希望他不要下“逐客令”,因为异国客卿曾在秦统一六国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提出秦王朝千万不要实施“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命令,这一份劝解帝王的上书,实际上他虽然只是一封文书,但在文章中所体现的敲击瓮否,弹着筝乐,呜呜地唱歌,快活耳目之声等是指当地独有的特色秦国音乐,正是由于他的描写,后世才得以了解战国时期的秦国就已经把秦筝演奏的音乐称为秦国音乐了。这是迄今为止史书里所记载的关于筝的内容,故此推断,筝的运用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流行并运用的范围十围十分广泛,因为在秦朝时已经成为流行的乐器,所以也称为秦筝。秦筝的“秦”是指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它的地理位置就处于现今的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等地,所以称筝为秦筝,流传于这一带的筝乐乃称“真秦之声”。陕西筝派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筝家提出“秦筝归秦”的口号之后形成的,以陕西地区命名的,属于陕西地区所特有的具有陕西地方风格特色的古筝流派。陕西筝派的艺术形态是十分多样的,演奏家和创作者都要吸取接受其他艺术形式的素材再去变革改变进行再创作。比如说戏曲、民歌、曲艺等。经过多年来艺术家们不断地在将创新与传统结合起来的情况下运用了一大批具有陕西当地特色的民族音乐形式例如秦腔、榆林小曲、碗碗腔创作了大批具有陕西当地特色与民间音乐元素的筝曲。如《姜女泪》(周展)、《剪剪花》(周延甲)、《扬州花》(周延甲)等优秀传统筝曲,并培养了一大批热爱陕西筝曲优秀的演奏家和业余爱好者,现如今的陕西筝派已经十分成熟,可以独当一面,是一个风格独特、独立成熟的古筝流派。是中国几大筝派之一。二、以《云裳诉》为例分析陕西筝派中的音乐特色(一)作品简介《云裳诉》这一古筝曲目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陕西筝派的代表作,是由陕西筝派著名演奏家周煜国先生由《乡韵》改编而来,在《云裳诉》这一曲目中大量的加入了陕西筝曲的演奏特色及技巧,还加入了一些新的演奏手法,是十分具有表现力的一首现代曲目,在《云裳诉》这首乐曲中音调对比非常明显,凄怆缠绵和热忱开朗的情感碰撞,起到了烘托情感升华主题的效果,这样的改编使得整首曲子变得更加有层次也有了较之前更加独特的韵味,更能将听众的情绪带动起来。古筝曲《云裳诉》曲名来源于李白的一首词,名叫清平调,采用到了词中“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一句词,这首词的来源是在那时李白遵照唐玄宗的要求去描述出杨贵妃的姿态为基准而创作,在词中运用了许多拟人的修辞来展现杨贵妃的高贵、典雅的气质。“云裳”这一词指的就是杨贵妃本人,她十分擅长《霓裳羽衣舞》,而唐玄宗又刚好为这一作品更添润色,使这一爱情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绝世舞曲和千古传诵的名曲。(二)以《云裳诉》为例分析陕西筝派中的“二变之音”《云裳诉》这一曲目是典型的陕西筝派的曲目,描写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两人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全曲一共分为了四个段落:“事发之后的兵荒马乱”、“有情人魂断马嵬坡”、“唐玄宗刻骨的思念”、“对高尚爱情无尽的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