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九年级下语文《新闻两则》课时精练3作业一课前热身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溃退()歼灭()督战()芜湖()签订()取缔()对峙()要塞()2、形似字组词3、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国民党的__________(A.广大B.大量C.多数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__________(A.反对B.抗拒C.拒绝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__________A.作战B.指挥C.鼓动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__________(A.牢靠B.坚固C.巩固D.顽固)的,__________(A.弱点B.松懈C.劣势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4、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C约数,指百万左右。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5、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6、“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里采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课上作业(一)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等句,回答问题。7、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其作用是()(多项选择)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10、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用心爱心专心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11、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多项选择)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1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13、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14、用“”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15、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什么?课下作业16、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