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摘要: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而对于法治思维便是一种基本的理念。如果在平时我们没有养成法律思维的习惯,没有意识到国家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那么在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不可能突然的形成法治思维。培养我们的法治思维,必须先充实我们的理论知识,然后紧跟着是实际行动。本文是围绕着如何培养法治思维等问题来进行探讨。法治思维具体表现在我们处理问题是需要运用法律方面的知识,坚持法律至上。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思维、法律素养法治思维在理论上来讲是建立在法治理念的思想上。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思想,想要养成合理合法的思维一定要从思想理论上熟悉我国的“依法治国以及依法行政”等相关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对于我们国家有一定的重要性可讲。我们从理论上打好基础后在处理难题的时候就会潜意识的形成一种有关法律规则的意识,并且坚持法律至上,寻求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法律知识,这是我们国家所提倡的“学法,知法,懂法”等。一、法律素养的定义什么是法律素养?法律思维的养成必须得依赖法律素养的提高。简单点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认识法律知识的能力。一个人的法律素养到底有多高,这是明显能看出来的,比如这个人对于他所熟悉的法律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是可以在他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的。我们用法律知识来制约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这个国家。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更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优秀的公民。我们国家现在的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相关机制越来越健全,这意味着我们的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权利。这对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极大的帮助。法律知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制定法中关于规则的知识,即所谓的法律条文体系;二是法律学问中关于原理的知识,即所谓的法律原理或法律理论。我们平常讲到的学法、知法、懂法等等,就是要我们认识并且会运用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同时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二、培养法治思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这是历次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政。虽然我们不是政治人物,但是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法治思维的培养有利而无害。(1)努力的学习基本的普遍适用的法律知识。我们认识了解并且深入学习一些的法律方面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将会在我们遇到相关难题的时候,都闪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平常遇到的问题都在一定意义上迎刃而解或者说是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去发展。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这不仅仅是指思想上的学习,我们的实际行动也要紧跟着不能忽视。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我们自己,我们对于法律知识的重视。(2)、找寻学习法律方法的窍门,不要死记硬背法律条文。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我们想要提高法治思维,它主要就是把法律方法剖开,我们认真思考,然后去深入的分析,最后找寻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就是法治思维的过程。法律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理解法律的方法,包括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内容和精神等;二是正确运用法律的方法。这就表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了,运用的好便可以折射出我们对于法律知识的熟悉程度。(3)、我们要积极的参与相关法律实践,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法律思维。想要大大的提高法律思维,单单靠理论知识是往往不够的,我们需要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如今这个社会中,我们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很多,而且这些方式类型都不一样。比如说我们以前在政治书中学到的参与相关的立法讨论,当然,这可能是大师级别才能做到的。我们还可以通过旁听一些法律的判决。这是一个很便捷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实打实的感受到了法律的魅力,以及司法公正。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在法庭上也是一个很严肃的场合。法律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嘴边,我们要行动起来。(4)、需要养成遵守法律法规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