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上期全国各地模拟题一网打尽必修一专题五:2、外交关系的突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1.(2010年12月广东清远市高三模拟17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2.(2010年11月山东高密高三质检4题)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新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席位C.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D.我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3.(2010年9月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摸底25题)据《尼克松回忆录》记载,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毛泽东说:“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对我们的政策。”对周恩来说:“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是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无论你和我,我们俩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到首要地位。”尼克松的话被毛泽东、周恩来所接受,说明应遵循的一个外交的基本原则是()A.遵守和平共处的原则B.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C.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D.坚持不结盟的政策4.(2010年11月潍坊市现代中学高三检测12题)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专心爱心用心1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5.(2010年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27题)为了打破两方国家的封锁,新中国在外交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参加万隆会议③中日邦交正常化④重返联合国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6.(2011年1月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13题)2010年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上海愈来愈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个城市在20世纪曾经()①揭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③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④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A.①②④B.②③④C.③D.①7.(2010年9月广州市东莞五校高三联考16题)右图为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中国人来了”这一结论所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上海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D.中国人可自由出入美国国境8.(2010年12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三月考15题)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专心爱心用心2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9.(2011年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22题)右图是美国《时代》周刊(1971年11月8日)封面上的周恩来,其左上角写着:“TheChineseAreComing”。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应对“TheChineseAreComing”的举措是()①发动越南战争②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③与中国正式建交④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10.(2010年12月广东增城高三调研16题)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他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