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陕西省榆林高新一小刘再莲设计理念:第一课时,本课教学采用反馈互动的备课思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师生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以求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揣摩鲁迅的博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课时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将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经删改的语句融合对照参读,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第三课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在感受文本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4、在反复的拓展、感悟和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5、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6、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2、制作PPT演示文稿。3、教学相关资源:臧克家的《有的人》,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教学重难点:通过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来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尚品质。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广泛阅读、搜集信息的能力。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看看他是谁?(PPT出示鲁迅的照片)2、大家对鲁迅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写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并齐读。3、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她是鲁迅的什么人?鲁迅的原名叫什么?他有两个弟弟分别是(周树人、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生边答师应边鼓励学生资料搜集的多,知识积累的多。)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以学定教。1、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课文。(PPT出示读书要求:1、在你不认得的字、不懂得的词句、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2、请各人读各人的,放开声读。)(学生自由、自主读,边读边做记号,老师巡视,)3、ppt出示词语盘点,生认读,个别指导。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老师想请大家展示朗读水平。谁想朗读第一段,(如举手的同学不多),我请没有举手的同学来读。(1)读的过程中重点理解:“追悼,吊唁,爱抚,爱戴”(2)比较“追悼”和“吊唁”,追悼和吊唁的意思差不多,但吊唁有慰问亲属的意思。请再读(PPT他的遗体……失声痛哭。)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平等的、相互的、自由的。(1)“爱抚”的“抚”是个生字,“爱抚”是什么意思,读了第二个故事就懂了,指名读第二个故事。读了这个故事,(2)“爱抚”的意思懂了吗?比较“爱抚”和“爱戴”,爱抚的爱是什么样的爱?爱戴的爱又是什么样的爱?请再次齐声朗读(PPT我呆呆地……)(3)哪位同学愿意上讲台和老师分角色读,指名一名女同学读周晔的话,老师读鲁迅的话。(读后表扬学生)(4)周晔啊,我刚才是夸我记性好,并没有批评你,你怎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体会鲁迅婉转的教育方式)过渡:临走时,伯父还送我两本书,多关心、爱护我啊!想到这里,望着伯父的遗体,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多么伤心啊!请同学们再读(PPTB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掉下来”这句话。)3.注重积累和感悟,扎实训练,尽可能使课堂教学有情有趣。(1)PPT出示片段“哪一点不像呢?……胡子一动一动的”(全班同学齐读)追问:如果你是老师,看到周晔同学作文的这两句话,你会怎么批?(2)再读一读,也可以圈画。写批语,有什么看法,写一句话也成。(3)那么文中的“——”表示什么?小小的标点符号都有学问,请连起来读。这小节主要用对话的形式写的。如果你们读熟了,装在脑子里,字字入目,连标点也不放过,以后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