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____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H-1,O-16,N-14,C-12,Ca-40,Fe-56,Zn-65,Mg-24提醒: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填在第Ⅱ卷的表中,写在其它地方不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我会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对玻片呼气B.蜡烛燃烧C.湿衣晾干D.灯泡通电发光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铁锈B.生铁C.石灰石D.冰水3、土壤的酸碱性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下面是几种作物生长对土壤pH要求的最佳范围:茶树4.5~5.5;西瓜6~6.8;玉米6~7;甘草7.2~8。某地土壤显微酸性,则以上作物最不宜种植的是A.茶树B.西瓜C.玉米D.甘草4、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5、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一定能得到软水的是A.沉淀B.过滤C.吸附D.蒸馏6、将过量的铁粉投入到盛有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是A.硫酸铁B.硫酸铜C.硫酸D.硫酸亚铁7、有关机构于2006年2月18日发出警告:“苏丹红一号”可能致癌。已知“苏丹红一号”是系列染料之一,其化学式为C16H12N2O。下列关于“苏丹红一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氧化物B.其组成中含有氮分子C.它的分子里C、H、N、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8:6:1:1D.“苏丹红一号”中C、H、N、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8:3:7:48、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D.原子的种类及数量在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9、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A.观察Na2SO4、K2SO4溶液的颜色B.观察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颜色D.加水稀释后观察溶液的颜色10、纳米级的Fe3O4以其显著的磁敏、气湿敏特性,在高密度磁记录材料、气湿敏传感器件、磁性免疫细胞分离、核磁共振的造影成像以及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Fe3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B.纳米级的Fe3O4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C.Fe3O4中铁元素质量分数和Fe2O3中铁元素质量分数相同D.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研究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11、无土栽培的某种营养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7.1%,某蔬菜生产基地欲配制该营养液200kg,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A.7.1kgB.14.2kgC.71kgD.142kg1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及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A.Al(OH)3B.Fe(NO3)3C.Al(NO3)3D.Al2O313、将下表内每一组无色溶液都能区别开来的试剂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淀粉、氯化钠淀粉、碳酸钠淀粉、葡萄糖A.碘水B.酚酞试液C.稀盐酸D.石蕊试液14、右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A.甲:熟石灰;乙:稀盐酸B.甲:水;乙:氢氧化钠溶液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硫酸铜D.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15、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第1页,共4页二、我会选择(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1个得1分,每题2分,计10分)16、2006年12月14日,年度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北京首映,片名取自唐朝黄巢的《菊花》这首诗的后两句为“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人闻到长安菊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割的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17、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为防止自行车生锈,经常用湿抹布擦拭B.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C.海底矿物(如可燃冰、锰结核等)虽储量丰富,也应科学规划、合理开采D.新装修的房屋,经充分通风后再入住18、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