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学风建设为核心的大学生成长体系摘要:学风体现的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整个精神面貌。学风建设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核心基础建设。研究以学风建设为核心的大学生成长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学风建设主体成长体系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以及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教育综合水平的全面反映。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教风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评价育人环境的首要指标。为形成能够与时俱进的优良学风,更好的为学生成才服务,本文将以“学生主体、管理客体、客观环境”三要素为抓手,积极探索建立以推动学风建设促成才的大学生成长长效体系。1充分把握学生主体脉搏,提高自我认知能动性传统的高校学风建设过分注重“管”的方面,过于强调教育者的威严,突出管理职能,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与群体意识的形成。在学风建设点、线、面的结合中,直接抓面的措施多,从点到线再到面的量变工作不到位,这种状态与新形势下学分制的要求以及逐年增大的就业压力等学业危机因素严重脱节,势必导致一些优良学风背向性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入校后,呈现出态度浮躁、逃课缺课、抄袭作弊、沉迷网络、纪律松散等不良现象,成为影响高校学风建设健康发展的羁绊。教育者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学风建设中出现的这些显性问题,探究其忽视主体能动性发挥的深层次原因,就能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进而有效推动学风建设的科学发展。1.1正确处理教、学、管的关系。学风建设中,教师是帅、学生是兵、管理是法,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发挥出强大的作用力。其中,教师和学生又是处于主体地位的,两者是共同战斗在传道授业一线的。学风建设,学生是主体。教育终极目标是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学生才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呈现教育的意义、达到教育的目的。“良好的学风表现在学生个体上,是个人对学习发乎于心导之以行的过程,具有踏实认真好学上进等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特点;表现在学生群体上,则是大家一种默契且持久的对知识渴求并汲取的共识和行为。”[1]要使学生学会自觉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培养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加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对新生、研究生对本科生的传帮带作用以及他们在学术研究和创新活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传递正能量,使学风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学风建设,教师是主导。高校教师要牢固树立烛炬成灰的育人思想,以真诚真情的教风去感染、链接、带动高校学风建设。比如,通过教师教学、科研的分类指导和系统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风建设的形成力。注重深化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强化教书育人意识,以教促学,教师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定期开展“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选活动,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严抓教学质量,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以良好的学风促进教风发展,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1.2完善自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作用,成立由作风扎实的学生组成的学生自律机构。其中专门设立学风检查部,由学风检查部每周抽查各班出勤率,监督学风,改善学习质量,从上课出勤、课堂纪律、班级整体学习风貌等各方面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上课时自觉关闭通讯工具,确保学生集中精力听课,杜绝出现“只费流量不费脑子”的状况;严格请销假制度,严抓课堂考勤,使用《学生考勤表》,各班每周上报课堂考勤纪录,每月汇总一次,由副班长负责考勤,班长负责监督,学风检查部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未雨绸缪而不亡羊补牢,慎用学生处罚措施,提前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确保不出问题、少出问题。2抓好管理客体,为学风建设保驾护航客体,是为主体所感知,并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