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风格与绘画风格与流派流派风格系一个画家在一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环境、思想倾向及其画家的个人生活经历。常识修养和艺术手法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所形成的某种特有的习性,在绘画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格调、品味、气派等,特点。换言之即,因为绘画作品是画家所创作出来的。由于画家个人出身。生活经历,文化积累,心性修养,性格气质的不同,加之因所画主题与时代习风和差异而运用的表现方法和习惯性。因而质使其作品在一定时期内或画家个人形成不同风格。不过这种风格往会自觉不自觉的具有与同时代画家的共同性,及与前代画家继承性等影响。但也有例外者与同代与前代截然不同的,全新风格。流派画家们之间,因风格相近,技法上的规律相似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就产生出各种不同流派。有个人形成一种流派的,也有某些画家对生活态度,性格气质以及艺术兴趣和表现方法有共同情调形成流派的,亦有“艺术风格”相近或因地域关系形成流派的。各种不同流派,各具特色。在中国绘画史上分风格流派往往是将几位风格相近或同时代风格并不相近放在一起,如“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杨州八怪”。中国画分类:山水、花鸟、人物、(水墨画)气韵、意境、骨法、讲究:六朝三杰六朝三杰•指六朝时期,东晋的顾恺之、宋的陆探徽和梁的张僧繇三位画家而言。•顾恺之(348-409),多才多艺,精工诗赋、书法,擅长绘画,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美称。他的绘画题材丰富,笔法刚劲,造诣极深。有画论著述流传于世。•陆探徽,最擅画肖像画,历史人物画。具有秀骨清象的画风,成就最卓著。他用笔颇有“连绵不端”的特点,被誉为“一笔画”。•张僧繇,他创造一种“没骨”画法,画山水不用轮廓线,全采用色彩画成。画史上被称为“张家样”美称。这三位大画家被评为“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文艺复兴三杰文艺复兴三杰•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们分别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米开朗基罗(1475-1564),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拉斐尔(1483—1520),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六朝三杰六朝三杰影响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而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即:离开礼教和政治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文艺复兴三杰影响冲破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类的束缚,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女史箴图•“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不务正业,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后来顾恺之就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顾恺之《洛神赋图》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游春图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的一位大画家,由于他擅画山水人物,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细劲流利。在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