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学生心弦感悟知音之妙——《伯牙绝弦》说课【教材简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这是文言文课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全文共用77个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这是小学阶段选编的第二篇文言文,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我觉得有三方面: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学情分析】文言文,时空跨越较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语言障碍、理解障碍。因此,我把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3、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教法、学法】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教学准备】: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解题质疑。(5分钟)1、课前播放歌曲《知音》1【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氛围,也是为老师引入课题做好铺垫,利于学生的学习。2、谈话交流:同学们,刚才的乐曲好听吗?你们知道乐曲名吗?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教学预设)如:酒逢知己千杯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4、质疑: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设计意图】(我课始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一方面既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查资料的情况,又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另一方面还起到了牵问题而统领全篇的作用)二、读通课文,感知文意(8分钟)1.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随时范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词句。注意断句停顿。2.重点指导朗读的句子,读出韵味。(文言文的吟诵,不仅要读通顺、读流利,还要读出文言特有的节奏、韵味。)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指导停顿。学生自由读文,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文章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用“/”画出停顿并练读。再指名试读,教师具体范读指导。(2)指导读语气助词。“善哉”、“兮”等词在文中没有实指表赞叹,教师指导读出赞叹语气。3、尝试用竹简方式呈现(没有标点符号)让学生进一步读通课文,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设计意图】我意在抓住文言文的特点,通过逐层朗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发挥语言的音韵美,让无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