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幼儿学会与人分享赤峰市阿旗直属第二幼儿园吴艳华“分享”,对一直以自我为中心长大的幼儿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接受的事,在他们心中别人给自己是应该的,给予别人则是不行的。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只懂得享受,不会分享,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园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还有的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唯我独尊的现象时有发生。幼儿的这些行为都是“自我中心”的外在表现,对他们的成长是没有利可言的。对幼儿的这种行为,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定义为他们“自私”,而是他们不会,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分享。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更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师,应帮助幼儿消退自我中心的心态,积极利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一、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幼儿进行分享意识的培养幼儿期的个性发展,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加上刚刚来到这陌生的环境,不会与分他人分享玩具、食品、发生挣抢的现象层出不穷,于是,我们要借助文学作品的正面形象来培养幼儿分享的意识。并设计了系列的关于分享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情境表演《你和我玩皮球吧》、生日庆祝活动《请大家吃蛋糕》、食品分享活动《我的小动物饼干》等,还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帮幼儿学习,并利故事中有趣的情节来进行分享意识的培养。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的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这个形象好象就是幼儿身边得的同伴或者说就是幼儿自己,所以大家十分喜欢她。为了让幼儿能充分理解小姑娘的内心变化,对小姑娘自私后的孤独感及与人分享时的满足、快乐感能产生共鸣,我在讲述完故事后,让幼儿观察三副图中小姑娘的表情变化,并且,让幼儿来表演表情。继而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表情变化的原因:小姑娘为什么高兴?(小动物都夸她的房子漂亮。)小姑娘为什么不高兴?(她一个人在家里很寂寞、很无聊,她很不开心。)小姑娘为什么又高兴了?(她同意了小动物到她家玩,大家一起玩很快乐)。通过观察回答,幼儿已能感受到小姑娘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再一次形象地表现情感信息。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自我意识的膨胀(拒绝小动物),自我意识的克服(失去朋友后的孤独),与人分享时的快乐(邀请小动物一起玩),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明白了分享是快乐的,但必须先得约束自己自私的行为。通过这一系列关于分享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其次,通过讨论来迁移情感,逐步形成幼儿自身的认知。例如组织幼儿讨论:小姑娘拒绝小动物时,你的心里怎么想的?(小姑娘真小气,我有点不喜欢她),如果你是小姑娘,你会怎么做呢?(幼儿都表示邀请小动物们去家里做客。有的还表示分给小动物饼干吃等等)。看来孩子们已从小姑娘这一形象中知道了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不应该一个人独享,懂得了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二、利用日常情境让幼儿体验分享对幼儿的分享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我们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做有心人,常常又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幼儿也会把家中所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有时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感受、体验、分享她当时的情绪。此外,我们还利用移情的手段,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如:有一次,徐朋宇小朋友带来了一件非常好玩的玩具——蹦蹦球,小朋友见了十分羡慕,都想玩玩,而徐朋宇却不愿借给他们,孩子们都很失望的悄悄散去。在一直观察的我,感觉这正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当着孩子们的面向徐朋宇借过蹦蹦球,对徐朋宇和其它的小朋友说:“这个蹦蹦球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