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各位老师:大家好!这节课它以“找次品”为载体,在解决问题中,不仅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还发展了数学思想,建立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下面结合课中几个环节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薄的感想。一、体现“由易到难”的思想。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找次品”问题,对从5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难度偏大,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例1前,曾老师增加了“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内容,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当学生理解了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最优方法,然后再来探究5个、9个的情况,体现了由易到难的思想。而且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最优方法,是均分3份思想的基本模型,把这种情况加以研究确实有必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二、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教学中体现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从解决简单的问题中发现规律,用这个规律解决复杂的问题。在本节课的开始就设计了认识那个学生猜想“从2187瓶中去找出一瓶次品来,至少要称几次保证能找到”,这个时候学生其实是没有概念的,乱猜的,教师适时介入,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从小的数量中找次品来研究。研究3瓶、5瓶、9瓶等逐渐寻找规律和方法,最后找到“均分3份来称所需的次数最少”的方法,然后用找到的方法来解决从2187瓶中找次品的问题。后来经过探究后发现从2187瓶中找一瓶次品只要称7次即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数学的奇妙!从而激发了学生数学的欲望。三、体验“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本节课就让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首先从9瓶中找1瓶次品的几种方法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的次数最少,是否无论是多少瓶都是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的次数最少呢?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就必须再用一个例子去试验,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逐步学会了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猜想验证,提高了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肤浅的看法,有说的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