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忠路镇小河村老区建设实施方案一、小河村历史背景小河村属于革命老区村,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沃土。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初期,贺龙、周念民等革命先烈都先后在小河村开会,商议“打土豪、打税卡”,留下了许多红色革命故事。二、基本情况小河村座落在享有“水杉之乡”美誉的小河集镇上,东连双庙,南接龙塘,西通新建村,北抵汪营、福宝。辖区地域辽阔,山清水秀,群山环绕,交通方便,是小河片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小河村位于利川市忠路镇西北角,距忠路镇集镇25公里;全村7个村民小组,342户,1407人,有中共党员25人,村民代表25人,村民小组长7人,致富能人16人,村支两委5人,3男1女,平均年龄40岁,现村级领导班子团结,有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村级有办公楼一幢,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90平方米,办公条件落后,无任何文体设施,人均纯收入4852元,2155亩(旱地),林地面积1856亩,草地56多亩。三、经济社会现状1、产业。全村以种植和养殖两大产业为主,种植业有烟叶、药材、玉米等,其中烟叶1200亩,以黄连、贝母、大黄等为主的药材600亩,玉米600亩。养殖业有生猪、牛、鸡等,以喂养生猪为主,全村年喂养生猪1800头,牛120头,鸡1850只。2、公路。全村13个小组基本通组级公路,全长12公里,但车辆行驶艰难,部分群众仍然存在肩挑背磨的现象,给该辖区的产业发展带来极大不便。住房。全村共389户,70%的以木质房屋为主,30%的新建了住房,大部分分布在公路两旁,村容村貌亟待改善。4、电力、通信状况。经过几次农网改造,电力、农用小型加工用电基本得到改善,全村共有3台变压器,共340千伏安,目前辖区内有移动塔和联通塔,通讯条件良好。全村有沼气池136口,80%能正常使用。5、安全饮水状况。由水利部门牵头,在20公里以外的太坪山引水至龙塘,目前有8个小组饮用自来水,但由于水源的原因不能满足8个小组的人畜饮水,其余5个小组安全饮水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四、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建设项目选择经过市扶贫办、市老促会等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镇村两级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先后召开镇村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贫困户会议提出了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最后,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筛选项目,编制了龙塘村老区建设实施方案。由市扶贫办组织人员对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由市扶贫办和镇政府编写完成总体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修订后上报。(一)建设目标通过项目扶持,该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老区村特色日益彰显,至2015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6450元,实现全村整体脱贫目标。一是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实现经济作物品种优良化、绿色化,通过发展集约、高效的农业种植模式,种植规模化、品种多元化、品质优良化,突出养殖和种植两大产业,培育养牛、养猪大户,形成种植黄连、烟叶为主要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通过两年的老区建设,修建8至12组产业路3公里,修建红色旅游1公里,维修1至13组组级公路12公里,全村实现农网改造,实现危房改造。通过村组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全村行路难、居住险的问题得到较大改善,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群众应对风险的能力和科技致富能力。三是几层组织不断加强,进一步提高几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确保各项会弄政策全面落实,引导全村群众以百倍的信心投身于革命老区建设。(二)建设内容及资金概算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群众民主参与,经反复协商讨论,群众民主选项、定项,最终确定2015年要实施的以下项目。1、便民服务中心及卫生室建设由于原村民服务中心地理位置不够优化,村民健身活动场所太小,不适应老区村建设要求,现经召开村民代表、组长、党员会决定变卖原村办公室,重新选址新建便民服务中心,配套村民健身活动场所。供需资金45万元,其中原村办公室变卖15万元,老区建设资金19万元,其他渠道解决11万元。结合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村卫生室年久失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