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工作面作业规程考试卷成绩:姓名: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该工作面采用(柔性掩护支架)采煤工艺。2、工作面采用(搪瓷溜槽)运煤,运输平巷内采用(电机车牵引矿车)运煤。3、工作面单体支柱的间距为(2)m。4、工作面上下顺槽及中间巷超前支护长度不得低于(20)m。5、工作面顶板分为(碳质泥岩0.5-1.0米。)往上(泥质砂岩1.0-2.0米);底板(粉砂岩夹细砂岩5米)6、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柱径为100mm的不得小于(90)KN。测压计读数(11.4)兆帕。柱窝深度0.1米。7、我矿属于(高瓦斯)瓦斯矿井,煤层属于(自然)煤层,发火期一般为(3-6)个月。工作面回风流瓦斯不超过(0.75%)8、工作面炮眼深度小于(0.6)m时,严禁装药爆破,装药时每炮眼必须使用(水炮泥)和(水炮泥)填满。严禁使用(可燃性)材料封口。炮眼伪斜(28)度;后退式采煤方式,每次推进(1.5)米;眼深(1.6)米;间距(0.8-1.0)米。9、工作面放炮距离或警戒不得小于(75)m以外并(拐弯)的安全地点。10、一通三防内容是:一通(通风)、三防(火、水)、(瓦斯)、(煤尘)。11、(窒息),(中毒)、(触电)(顶板二次来压)是事故发生后的再生事故。二、判断题(每题1.4分,共30分)1、所有材料应分类摆放整齐,实行挂牌管理,标明材料名称、型号、数量等内容,并由专人负责。材料存放地点距轨道0.7m以上。(对)2、井下每人每分钟的供给风量4m3/min。(对)3、进风侧甲烷传感器设置的报警浓度为0.5%,断电浓度为0.5%。各地点CO传感器设置的报警浓度为24ppm。(对)4、每10天对甲烷传感器进行调校和做断电测试,每月对安全监控设备进行调试、校正一次。(错)5、运输顺槽5米严禁放顶,单体间距1米。(对)6、工作面工序为:准备—钻眼爆破—落架—出煤,每班完成(6-8)个小循环,3-4天完成工作面的一个推进循环。(对)7、所有人员在处理各种管子前必须关闭截止阀,严禁带压作业。(对)8、各岗位工种,特殊工种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必须持证上岗。(对)9、所有单体支柱必须使用防倒绳。即细钢绳或链条和钢钩。(对)10、在爆破地点20m以内,有煤砟堵塞工作面断面1/3以上时,可以装药爆破。(错)11、支架下放时仰角一致,伪倾斜度数一致,不留台阶,分段下放时相邻两点度数不超过±5°。(对)12、工作面每班开工前,必须由班长对责任区域的小眼内的保险绳、行人梯子及防坠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13、工作面流煤小眼上口使用轨道焊接成“#”字型防坠蓖子,网格间距300*300mm,两端固定在小眼的两侧,箅子大小能够全覆盖小眼口,如有漏洞必须使用厚度大于50mm的木板封闭,并固定牢固。(对)14、行人小眼上下口使用直径≥16mm的钢筋焊接防坠箅子,间距100mm,保持长闭状态,过人时打开,过后关闭。小眼内使用角铁焊接成梯子,上下端使用两道双股8#铁丝固定牢固,行人梯子边设置保险绳,保险绳使用直径25mm的麻绳,必须连接牢固、可靠。禁止两人同时上下。15、在爆破地点20m以内,有煤砟堵塞工作面断面1/3以上时,必须立即清除、控顶距超过规定要求的,不得装药爆破。16、爆破工必须最后离开爆破地点,并执行“回头看”制度,以防将人员丢入爆破区。爆破前爆破工必须大喊三声“爆破啦”,并吹口哨三响,5秒钟后无异常情况方可拉炮。17、人员进入收架作业点前,班组长、安检员、瓦检员必须对作业点的瓦斯、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对)18、回风巷安架形成平架,其最长短不得低于5m,并打好控架单体。(对)19、工作面下端头架尾平段距通风眼长度不得大于2-3m,否则应及时拆除。(对)20、人工强制放顶期间要严格控制架后放煤,保留垫层3米以上,防止顶板冒落对工作面支架冲击过度。(对)21、工作面依靠卧底进行回采,一般架后自然跨落及垫层厚度平均为采高1倍。22、严格管理采空区瓦斯,在工作面进风口悬挂瓦斯传感器,同时,当班瓦检员要经常检查工作面与采空区域交接点的瓦斯情况,严格检查进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防止采空区瓦斯溢出到工作面。(对)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什么是敲帮问顶制度?答:用镐、锤等物敲击巷道顶帮等岩体,根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