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一个路人将他救出,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做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他在气象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两千年后,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要求全面准确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给材料作文形式:阅读一段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确立文体:议论文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运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者日常生活中的感想都属于这种文体。文体特点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生动形象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议论文有三要素:1.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是一个判断句。)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3.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例如:3岁的小孩:我最喜欢我的奶奶。(论点)因为她从来不打我。(论据)所以我最喜欢她。(结论)这是因果的论证,结构严谨。1、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2、要求:论点必须鲜明、正确、新颖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能几个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4、论点的位置:总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有时会是标题。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分论点也是如此。5、论点的呈现方式:本次作文存在问题②比喻义揭示不明①对材料主旨理解不准确③所给材料在文中只字未提或引述过多④扣题不紧⑤脱离材料⑥不合文体要求⑦论据不恰当⑧首段未出现中心论点⑨抄袭分析材料如果我们注意到材料的寓言性,首先得明确“仰望星空”实际上象征着探索与追求,而“掉进坑里”实际上象征着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犯下的错误或者遭遇的失败与挫折。明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推知材料引用黑格尔的话旨在鼓励探索,希望人们能够勇于追求,不要因为害怕前行路上的错误与失败而畏缩不前。换句话说,这则材料鼓励人们行动起来,因为一个人要先有所成就,就要不惧过错与失败。要知道,探索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过错。换个角度,在探索与追求的道路上,因为害怕犯错而畏缩不前,就会丧失进步的机会,最终难有所成。准确把握材料主旨1.准确把握材料的情感取向泰勒斯路人(有人)黑格尔赞扬肯定反对否定中心论点要紧扣材料方法:由果推因,提炼论点泰勒斯:泰勒斯为什么会掉进坑里?泰勒斯为什么仰望星空?如果他既看星空又关心脚下,会有怎样结果?仰望星空的结果如何?提炼观点专注(痴迷、投入)出真知大行不顾细谨成功在于痴迷有人(不以为然),路人(的讥笑),泰勒斯(只好高呼救)分析:角度1A否定泰勒斯,不合题意,1B、2A均肯定泰勒斯,符合题意,2BC最全面,最深刻体现材料的内涵,切合题意A正面: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可好高骛远。B反面:走自己的路,让人说去吧;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类:人们(赞叹不已),(泰勒斯)预言成功,黑格尔(名言):A、成大事者不拘小节。C、勇于探索,不可固步自封。1类:B、专注探索,方可成功。从泰勒斯的角度立意在探索的道路上,专注痴迷,执着追求,就能有所成就。[最佳立意]泰勒斯因为观察星空而掉到坑里,这体现了他投身事业的专注、痴迷的精神,他正因此而有所成——他的预言是准确的。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所以作文可以从泰勒斯的角度立意为“专注(痴迷、投入)出真知”、“大行不顾细谨”,也可以从评论者的角度立意为“对那些专注事业的天才,奉上尊重,不要苛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