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考试说明: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态系统的组成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2、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考试说明: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和食物网:(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4)书写食物链时注意:①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②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③箭头指向捕食者考试说明: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2、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强,称“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少,降雨量不均匀。海洋生态系统:动物种类很多,提供全球70%的氧气。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考试说明:说明显微镜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方法。1、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见书36页)镜座:稳定镜身;镜臂:握镜的部位;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标本。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1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转动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2、目镜中看到的是倒像。例:在视野中看“d”,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动,污点在装片上;如不动,再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转换物镜,污点消失,则污点在物镜上;三处都没有,则在镜筒中。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右握臂,左托座,置台上,略偏左(距边缘约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一转转换器,选低倍物镜;二转遮光器,选大光圈;三转反光镜,见白亮视野。(3)观察先低后高、先降后升、先粗后细。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宜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再调细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考试说明: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并会观察。1、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和装片。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滴→撕→展→盖→染(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开。(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左滴右吸)。(6)低倍镜下观察。3、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滴→刮→涂→盖→染(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内侧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匀。(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左滴右吸)。(6)低倍镜下观察。考试说明:区别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