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高二物理邹立芳在高中教学阶段,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复杂难懂的学科。为了能够让这群学生学好物理学科,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我们当前的首要教学目标。那么到底什么是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呢?物理学科的学科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二、科学思维。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三、实验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学生不动手做实验,就缺失了探究过程的挫折感与成就感,就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四、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即科学技术的应用化)等要素。高中物理的培养目标是“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才”。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在教学中,能以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将是事半功倍的。这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科学知识,也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了科学能力,养成了正确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能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和认识。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物理的基础,是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检验假说正确与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实验演示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以增加他们对自然世界和物理知识的兴趣,一定要重视起来。课件上展示的实验往往让学生感觉很假,所以应尽力创造条件,用实际器材做实验,并尽量多安排分组实验,保证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会物理的神奇与乐趣,进而爱上物理,爱上自然科学,成长为乐学、好学和会学的具备科研素质的新一代中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课程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更要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用什么物理知识来解释;同时会用物理知识指导生活,为社会生活服务。由“精英教育”改变为“大众教育”。真正把关注学生落到实处。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该阶段基础物理课程应该满足所有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同时,课程的设置应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非学科体系自身的完备。在教学中,教师要观注全体学生,而不能只盯着几位尖子生。无论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