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关心》同步练习课堂追踪一、字词积累1.错误勘察。圈出错误的注音和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里加以改正。(1)杨龟山是程灏、程颐两兄弟的门徒,是二程之学的正宗嫡(dí)传。(2)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zuàn)写的一副对联。2.千锤百炼,解释下列词语。宋儒理学正宗嫡传衣钵遗风二、课堂感悟3.“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总算”一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5文章开头引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它与本文涉及的论题,阐述的观点有什么关系?三、提升演练当然,以顾宪成和高攀龙等人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当时只知道用“君子”和“小人”去区别政治上的正邪两派。顾宪成说:“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留心民生,隐居乡里不讲求正义,不配称君子。”在顾宪成死后,高攀龙接着主持东林讲席,也是继续以“君子”与“小人”去品评当时的人物,议论万历、天启年间的时政。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说,并没有超出宋儒理学,特别是程、朱学说的范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顾宪成讲学的东林书院,本来是宋儒杨龟山创立的书院。杨龟山是程颢、程颐两兄弟的门徒,是“二程之学”的正宗嫡传。朱熹等人则是杨龟山的弟子。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的时候清楚的宣布,他是讲程朱学说的。这说明他就是继承杨龟山衣钵的。人们如果想从他的身上找到反封建的因素,那恐怕是不可能的。我们决不需要恢复所谓东林遗风,就让他永远成为古老的历史遗迹吧。我们只要懂得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这两方面紧密结合的道理就够了。片面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强调政治,而不关心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不用心爱心专心1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没有不努力读书的。完全不读书的政治家是不可思议的。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真正有学问的学者决不能不关心政治。完全不懂政治的学者,他的学问是不完全的。就这一点说来,所谓“事事关心”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一切知识都要努力学习的意思。6东林党人以“君子”与“小人”去品评当时人物的标准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7.“人们如果想从他的身上找到反封建的因素,那恐怕是不可能的。”“恐怕”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8.选段有一句话包含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请你把它找出来.9.就这一点说来,所谓“事事关心”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一切知识都要努力学习的意思。选文中“这一点”指代什么?10评价古人,不能苛求古人,课文公正的评价了东林党人读书和讲学,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结合当前实际说说你对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见解.思维冲浪吃瓜子丰子恺①从前听人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②但我以为这三种技术中最进步最发达的,要算吃瓜子。近来“瓜子大王”的畅销,便是其老大的证据。常见闲散的少爷们,一只手指间夹着一枝香烟,一只手握着一把瓜子,且吃且咬,且咬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从容自由,真是“交关写意”!他们不须拣选瓜子,也不须用手指去剥。一粒瓜子塞进了口里,只消“格”地一咬,“呸”地一吐,早已把所有壳吐出,而在那里嚼食瓜子的肉了。那嘴巴真像一具精巧灵敏的机器,不绝地塞进瓜子去,不绝地“格”、“呸”、“格”、“呸”——全不费力,可以永无罢休。③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件: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俗语形容瓜子吃不厌,叫做“勿完勿歇”。为了它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能引逗人不断地要吃。想再吃一粒不吃了,但是嚼完吞下之后,口中余香不绝,不由你不再伸手向盆中或纸包里去摸。我们吃东西,凡一味甜的,或一味咸的,往往用心爱心专心2易于吃厌,只有非甜非咸的,可以久吃不厌。瓜子的百吃不厌,便是为此。俗语形容瓜子吃不饱,叫做“吃三日三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