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业务学习指南一、填空题: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生是学习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3.课程目标()年一贯整体设计。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5.口语交际是()与()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中进行。6.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和();(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言课程的()和();(三)重视()()的正确导向;(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和()。7.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和()。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9.综合性学习应贴近(),应突出学生的(),应强调()。10.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第三、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地表达。各学段对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的情况。二、单项选择题1.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A.语文实践B.知识传授C.积累感悟D.语感训练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A.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B.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C.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统一D.言语性和工具性的统一3.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A.教学材料B.学习工具C.课程资源D.教学内容4.语文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A.母语情感B.审美意识C.创新精神D.爱国热情5.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A.实施者B.促进者C.参与者D.引导者6.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7.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8.阅读教学过程是:()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9.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10.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B.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要讲授口语交际知识。C.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D.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三、多选题。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恰当的表述是:()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课程标准提出:()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四、判断题1.小学一、二年级应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2.学习略读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3.小学五、六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