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矛”“盾”2个生字。会认“持、戳、”等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集合、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等词语。2.通过自学要求,完成坦克发明图,体会发明家是怎样不断发现,不断思考的。3.发现语言特色,学会用“可是……对了……”写话。课前谈话1、孩子们坐的得真好,我们先来玩个智力大挑战,想玩吗?2、出示题目:(1)1+1=?没难度吧?(2)笔+橡皮=?挑战开始了。(恭喜你,答对了。继续看!)(3)椅子+轮子=?(4)房子+?=房车(5)?+?=旱冰鞋师:你们真聪明。就要上课了,我看看谁表现最好,读得认真,说得清楚,而且想得很积极。教学预设:一、导入课题,指导书写1.老师带来了两张图片,是什么?(哪个是矛哪个是盾?)我们来写写:“矛”,最后一笔是撇要写得又长又尖,这样才能向别人发起——进攻。“盾”平撇竖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就是——盾。2.补充课题: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集”上面是隹,下面的木要写大些,把它托住。齐读课题。3.翻开书P101,在课文插图的两种兵器旁边相应的写上“矛”和“盾”两个字。(提醒学生写字姿势。)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让我们就走进课文,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我先来检查一下,你们有没有掌握生字词了?出示词语:出示第一页:持戳坦克炮口履带(1)自己先读读1(2)第一行谁来读?(老师结合动作引导:持就是—拿,你能比一下“戳”这个动作吗?“戳”很具进攻性。)(3)第二行谁来读?(2个学生)出示“坦克”图:这就是坦克,长长伸出来的是(炮口),下面带子一样的叫什么?(履带),你知道履带有什么作用?履带是为了让坦克行驶更平稳,不至于让它陷入沼泽地或者泥泞路上不能动弹。出示第二页:左抵右挡难以招架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1)文中有好多四字词语,谁来读?能在这些四字词语中找找“集合”的意思吗?(2)自己读读,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记下来?闭上眼睛,老师读你们接小结:好词语就要积累下来。3.读了课文,你知道矛和盾有什么特点吗?(随板:进攻自卫)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可以借助课题。(发明家把矛的——和盾的——集合,发明了——)(自己试着说给同桌听一听。)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真是个好方法。三、品读课文,指导方法。1.发明家是怎么集合矛和盾的长处发明坦克的?请认真读1、2两个自然段,边读边画有关的句子。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1)反馈(指名回答)随机出示: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2)这儿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波浪线划出“盾太小啦!”)(3)哪些词语让你确实感觉盾太小了。(左抵右挡、难以招架)(4)演示感受“盾太小”: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把锋利的矛,拿起你的盾来,我们来场比赛吧!我要开始刺喽,我上刺、下刺、……比赛结束。哎,经过这场比赛,拿着盾的你有什么感受?(指名2-3个)(根据学生提问,提炼问题。)小结:一场小小的比赛,发明家就发现盾太小这个问题。板书:发现问题2(4)他是怎么解决的?请读出你找到的句子。(横线划出)(5)看,(出示课件)发明家果真把想到的发明了出来,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结果——谁来说?(指名3个)小结:盾太小的问题用铁屋子解决了,板书:解决问题。(6)(出示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分组读。(7)学法小结:从一件小事中,发明家发现问题,并深入思考,想办法把盾的长处利用得更完美!我们来看这个表格,(出示课件)发明家发现的是什么问题?(盾太小)怎么解决问题?也用一个词说。(铁屋子)(指着表格)过渡: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解决问题。2、那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