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合理避税的探讨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涉税事项也在不断增多。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的法定义务,但企业也有依据法律,经过合理的甚至巧妙的安排以实现尽量少负担税款的权利,达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重要目标。合理的税务筹划就是企业实现最大化税后利润的手段之一。而为适应经济发展,我国自2007年开始了新一轮的企业所得税改革。新税法提升了法律地位;统一了纳税人、重新确定了纳税人的分类及其标准;降低了税率,使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相符;明确了计税收入,调整了计税扣除;转变了税收优惠;建立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这些变革必然会对过去行之有效的企业所得税筹划方案产生影响,同时也会为企业所得税的合理避税提供新的机遇。本文从合理避税的概念出发,阐述合理避税的基本理论,分析企业所得税的特点,提出在企业所得税法下合理避税的方法及建议。关键词:企业所得税合理避税方法建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融入国际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的企业不仅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还将面临来自全球的许多企业的竞争。作为一个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要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了搞好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等基本的途径以外,进行详细的税务筹划,最大限度地合理避税,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因为合理避税不但有助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进我国税收法制化的进程,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抑制偷逃税等违法行为,而且从长远来和整体来看,税收筹划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总量,甚至可能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因此充分利用纳税筹划工具具有积极地社会意义。由于税收是以实现国家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课征,税收的强制性和不直接偿还性决定了企业必然要流出部分发展所需资金。我国目前已经是一个较高税负的国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采取逃税、漏税、抗税等违法行为,合理避税就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唯一选择。一、合理避税的基本理论(一)合理避税内涵的界定企业的合理避税又称合法避税、纳税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等相关法律的差异、疏漏、模糊之处,通过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筹划安排,以达到规避和减轻税负的目的。它强调的是纳税人遵守税法,拥护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针对自身特点运用税法赋予的权利保护纳税人既得利益的手段。(二)合理避税的前提企业合理避税的前提条件是:依法纳税、依法尽其义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细则和具体税种的法规条例,按时足额交纳税款。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合理避税,才能视合理避税为企业的权利,才能受到法律和社会的认可和保护。(三)合理避税的方法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复杂且不规范,企业经营状况差异大,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先进性和税法的滞后性使避税方式太多。例如转让定价避税法,收买亏损企业,利用筹资方式的选择,利用租赁行为,利用不同地区的企业之间所得税的差异、信托经营等,下面列举几种较常见的避税方法。1、收入转移避税法,亦即转让定价避税法即一般有经济联系的企业各方为平摊利润或转移利润,在产品交换、买卖过程中,不按照市场买卖原则和市场价格来进行,而是根据他们自身的利润来进行产品转让。也就是通过某种互惠形式,增加一方企业收入,同时减少另一方企业收入,使他们共同承担的税负及各自的税负最小。另外,各个不同行业通过联营,利用行业间不同的税率来达到避税的目的。现将此避税法总结如下:(1)当甲企业所得税税率较高时,采取低价出货,高价进货,使乙企业实现更多利润,减少所得税税额。(2)当乙企业所得税税率较高时,采取高价进货,低价出货给甲企业,同样可以减少所得税税额。2、地区转移避税法有些企业利用国内与特区的区域间的税负差距,例如在特区虚设机构(或分支机构),而其经营活动或主要经营活动不在特区,却将其经营成果转移到特区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