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执教:合肥师范附小三小武艳艳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59~60页内容教材简析:本课内容主要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在100以内)。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延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例题以学生喜爱看的《熊出没》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口算。并让学生比较不进位加和进位加在算法上的异同,合理建构认知结构,形成口算方法。教材有意识的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掌握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经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渗透估算意识,感受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增强数学的运用意识。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跳绳吗?《熊出没》里的人物也喜欢跳绳!你们瞧!二、探究算法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师:(课件出示:熊二跳了45下,熊大比熊二多跳了23下,光头强比熊二多跳了128下。)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分别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熊大跳了多少下?(2)光头强跳了多少下?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1)45+23=(2)45+28=2、探究45+23的算法师:你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口算出得数吗?先想一想怎样口算,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根据学生可能想到的算法进行板书:(1)40+20=605+3=860+8=68(2)5+3=8十位上4+2=6合起来是68(不板书)可能有学生说成:5+3=8,4+2=6,等于68。可适当追问:“4”和“2”各在什么位上,表示多少?说4+2合适吗?应该怎样说?可让学生把正确的口算过程再说一说。(3)先算45+20=65,再算65+3=68。(4)先算45+3=48,再算48+20=68。……(教师适当辅以说明)如学生想到40+23=635+63=68也板书出来师: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说一说。小结:同学们想到用不同的方法口算这道题,真了不起!第一种方法是把每个加数几十几分成两部分:几十和几,先把几十和几十相加,再把几和几相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合起来。后两种方法都是把其中一个加数比如23分成20和3,可以先算45+20,再加3;也可以先算45+3,再加20。这就把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算法来计算,算起来就很方便了。3、探究45+28的算法师:这一题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算给同桌听。师: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找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交流讨论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对应着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板书。如出现45+30=7575-2=73这种算法教师给予适当说明。28非常接近230,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整十数30相加,再去掉多加的2就可以,这种方法叫凑整所以在口算的时候,方法不止一种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4.比较异同,揭示课题师:上面两道算式什么相同?口算的方法相同吗?口算时,哪一道题感觉困难些?主要难在哪里?交流中小结: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相机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板书:不进位加进位加)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需要进位还是不要进位。三、练习巩固1、摘草莓(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刚跳完绳子,熊兄弟有点累了,想摘点草莓来吃,可是想吃到草莓必须要解决一些算式,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好吗?学生口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