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一、基础训练1.注意下面括号前的字注音:更()定毳()衣雾淞()沆()砀()2.本文选自(),作者(),是()(时期)人。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是日更定(定:)⑵余拿一小船(拿:)⑶拥毳衣炉火(毳:)⑷上下一白(一:)⑸焉得更有此人(焉得:)⑹是金陵人,客此(客:)4.翻译下列句子: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⑵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⑷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C、天与云与山与水,一下一白D、余拿一小船6.为下列各句划分节奏。⑴湖中人鸟声俱绝。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文章标题为《湖心亭看雪》,按照道理作者应用大量笔墨写看雪时的景象,而作者却寥寥几笔写了西湖的景色,为什么?8.作者把较多的笔墨泼洒在何处?9.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它的大意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同步解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余在西湖(余:)人鸟声俱绝(绝:)舟中人两三粒(粒:)及下船(及:)11.从()二字可以看出此文写的是西湖()(时令)的景观。1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角度来写视觉的,体现了()。1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14.文章最后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略2.略3.⑴结束,完了⑵撑,划⑶鸟兽的细毛⑷全白⑸哪能⑹在此地客居4.略5.C6.⑴湖中/人鸟声/俱绝。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作者只寥寥几笔,却勾画出湖心亭雪后美好的景象,且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通过游人的雅趣与感受,动中写静,静中生动,衬托出湖心亭美景,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意近即可)8.游人的雅趣、感受。9.不要说相公傻,还有比相公更傻的人。在文中起到衬托作用。10.我;消失、没有;个;等到11.看雪;冬天12.听觉;天寒地冻。13.“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是实景,“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是虚景。14.结束全文,借舟子的话衬托作者的“痴”升华文章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