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学年合成小学体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以教改教科研为先导,以群体活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及高水平后备体育人才为落脚点,不断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并形成合成小学的体育特色。二、工作总目标:2014至2016年学校体育工作要在原有的基础,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群体活动形成系列丰富多彩,课余训练成绩显著,体育科研成果突出,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逐步建立,学校体育特色明显。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2、按照国家、省、市、区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和<<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标准(试行)>>的试行,认真组织学生体质健康的各项测试。3、开足体育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全面推进大课间活动。本年度,我校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全面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二)、体育教学目标。1、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法手段的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进一步挖掘体育课的育人功能,育德、育智、育体、育心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体育测试达标。(三)、教科研目标。1、教师的科研意识进一步增强,有计划的开展科研活动,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2、积极探索和解决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四)、群体活动目标。1、切实保证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为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更好地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要把组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基本平台。根据上级要求,学校统一建立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次时间为30分钟。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列入学校总课程表,实行课程化管理。2、活动形成系列,具有多样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3、“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得以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力争接近100%。4、课间操在组织形式、练习内容上再有新的突破,融教育性、趣味性、健身性于一体。(五)、体育竞赛与课余训练目标。1、坚持体育竞赛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丰富竞赛内容,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机会,充分挖掘体育竞赛的育人作用,实现体育竞赛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体育教学、健康标准测试。每年都举行校运动会、球类比赛、队列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等。2、坚持课余训练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发展。在抓好田径队训练的同时,抓好乒乓队的训练工作。全面提高自身训练水平的基础上,以强化学生纪律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吃苦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六)、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目标学校经过二年的申报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深入探索、实践、研究,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在今年被评为广州市体育传统田径项目学校通过,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