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一、地位分析“诚信做人到永远”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的主标题。诚信,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道德品质,在人的品德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强诚信教育直接关系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诚信不仅是个人的一种道德情操,也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质的基础。所以这一课对培养与引导初中生讲诚信,做诚信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二、知识逻辑脉络解析第一框,首先解释什么是诚信,诚信的重要性以及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这是整个第十课的一个理论基础。第二框,在学习了第一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并重点学习生活中的“诚信智慧”。第二框是整个第十课的深入与升华。三、知识结构图言而有信一若千金诚信是金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诚信做人到永远诚实守则做诚信的人诚信的智慧四、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重点的依据:诚信,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道德品质,在人的品德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强诚信教育直接关系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诚信不仅是个人的一种道德情操,也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质的基础。(二)教学难点:诚信的智慧。难点的依据: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容易引起发诚信问题,心理发展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对问题认识肤浅,使他们容易被欺骗和欺骗人,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教会初中生掌握好诚信的智慧。五、教学实施建议本课引言,由一则传统故事导入,然后点明本课主旨。这则故事可作为第一框导入的材料。第一框“诚信是金”,有两目。第一目“言而有信,一诺千金”。通过活动让学生进入诚信主题,然后说明什么是诚信,守信的好处与失信的危害,由此揭示为人处事要讲究诚信的道理。本目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导入主题的讨论,设计意图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诚信。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阅读故事内容,思考教材提出的问题;相互交流体会,对故事主人公行为作出评价。第二个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不讲诚信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无信的后果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故事内容,再讨论主人公的遭遇及其原因。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再写下表示不诚信的词语。第二目“对人守信,对事负责”。首先说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接着提出了轻易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的品质,最后明确提出,在做人方面没有大事小事之分,要把做事与做人有机统一起来。本目有三个活动可供选用。其一,让学生结合身边事例讨论诚信的基本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讨论“责任重于泰山”的含义,对人守信与对事负责的关系,探求产生不负责任现象的原因。其二,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践约守信。这一活动重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阅读情景故事;讨论卖火柴的小男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诺言的,是什么品质支撑他这么做;再进一步讨论人为什么要践约守信其三,让学生辨析诚信问题上的“小节无害论”。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要认真对待,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无大事、小事之分。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对“小节无害论”发表看法;反思自己是否有过不太诚信的“小节”,并谈谈自己的体验。教师的引导重在说明大事与小节的关系,说明诚信就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第二框“做诚信的人”,有两目。第一目“诚信守则”,主要讲三个问题。其一,是诚信的好处。教材通过事例,说明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其二,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其三,诚信守则的要求,即冲突情景中,要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站在长远利益一边,站在法律一边。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供选择。一是结合小童卖瓜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对人诚实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阅读故事情节;讨论“王婆卖瓜”的实质是什么;体会小童实话实说为什么能打动人,最后让学生谈自己得到的启示。二是辨析诚信问题上的三个命题。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实事求是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活动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其充分发表意见,老师要注意总结引导,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是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