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伟大而平凡,如润物细雨,似拂面春风;有一份情,无私而博大,绵绵不断,情谊深长。这就是母爱,永远都不求回报,无私的付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情爱于万分之一。形象贴切,一语双关。后亦用以比喻一个人难以报答祖国的恩情。寸草:小草。心:指小草抽出的嫩心。三春晖:喻指母爱。三春,春季的三个月称三春。晖,太阳光。国学大师——季羡林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家。山东人。他荣登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之榜.【感动印象】: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辞】是: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这样一位学界泰斗,却从来不以“大师”自居。生活中的季羡林,真诚、朴素,为人宽厚,知恩必报。对人对物都充满了海一样的深情。中山装、布鞋,是他一贯的装束;一日三餐,吃的全是家常饭菜。以至被人误以为是”北大看自行车的老头”。《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怀念母亲》《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写到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文是季老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留德十年》从1934年青年季羡林大学毕业,期待赴德留学终如愿成行写起,一直写到1946年归国返乡为止。数十篇文章,洋洋十数万言,写尽了十一年羁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体,各自独立;连在一起则以时间为序,整体呈现了先生十多年的经历。字词正音zhì真挚qǐn寝不安席pín频来入梦ménglóng朦胧qī凄凉bān可见一斑piān篇目奔丧(sāng)Shù数十年丧(sàng)失ShǔShù数数yàn食不下咽dāi待会儿yān咽喉dài等待yè哽咽词语积累真挚:弃养:寝不安席:终天之恨:薄(bó)暗:沮丧:思潮起伏:心潮腾涌:可见一斑(感情)真诚恳切。婉辞,指父母死亡。无法安然入睡。终身的遗恨。昏暗。灰心失望。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心情跳跃、涌动。出自“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过管子的小孔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本意是只看见事物的一部分。不过后来用于比喻从观察到的一小部分可以推测事物的全貌。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怎样的爱慕呢?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这里写出了“我”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思念之情。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节选《永久的悔》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节选《永久的悔》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我的愿望”是什么?赡养母亲的愿望在这些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的日日夜夜里,季羡林脑海中可能会回想起什么情景?早晨的阳光洒满餐桌,我坐到桌前,脑海又浮现_________________。面对空空的凳子,我想,再也没有___________再没有____再没有__________。食不下咽,还是躺下吧!夜深了,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又想起了________,想起________,想起_____________,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