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一国两制教学流程仅供参考: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构想的提出过程: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中国政府和平统一方针的确定。1981年9月30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行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1982年1月,邓小平在接见一位海外朋友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委员长名义提出来的,实际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至此,“一国两制”的概念就明确地提出来了。2.基本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江泽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二、香港、澳门的回归“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邓小平)1.香港问题的由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香港被割让。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火烧园明圆。清政府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于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就这样,英国占领了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于九龙半岛西部的一个大岛屿昂船洲。1898年6月9日,清政府总理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根据该约,清政府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岛屿,租给英国,租期99年。这块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香港新界。致此,英国通过刺刀、洋枪与大炮的野蛮征服,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2.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1982年,中英两政府就香港问题举行谈判,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在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既坚定地表达了中国政府于1997年收回香港的决心,同时表示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保证香港回归以后社会制度不变。中方坚定而务实的立场,为香港问题的顺利解决铺平了道路。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标志着香港进入政权交接过渡期。3.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使1997年以后“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的实施有了法律依据。1997年7月1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回到祖国怀抱。4.澳门回归:澳门问题是中葡两国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依照“一国两制”的构想,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正式发表《联合声明》,1999年中国恢复行使在澳门的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标志着近代西方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完全终结标志着实现祖国统一进程中取得两个重大进展对实行“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统一有重大指导意义三、海峡两岸关系:乡愁余光中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大陆和台湾就有了来往,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设立管理机构——澎湖巡检司,行使对台湾地区的行政管辖权,清朝先后设台湾府和台湾省。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割占了台湾。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