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议定书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编号XHG115-453_______单位哈尔滨市第二十四中学单位地址哈尔滨市平房区集智街23号邮编150066课题负责人姓名张珍丁玲职务教师电话(办)0451-86576943-(移动)课题名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完成时间2008年课题研究组姓名年龄职称职务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张珍38中高教师哈二十四中丁玲24中二教师哈二十四中课题组主要成员李春阳穆彦峰中二中二教研员政治教师平房区教师进修学校哈二十四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新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的积极构建和合作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门新兴的实践性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发挥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完成课改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阶段任务及措施一、组建信息实践研究学习小组,培养分工协作、参与意识与团队精神二、发挥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作用三、任务驱动过程设计: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一名组长,填写表1:2、每组选择主题(老师设计的或自拟题目)。3、为了更好地探讨研究主题,每个小组要列出所选主题所应研究或解决的若干问题,并填写表24、确定获取资料的来源(因特网、报刊书籍、广播电视、访问科学家或研究人员或家庭成员),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资料,并按一定规则或原则对资料分类。形成小组资料文件夹。5、各组整理获取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供各小组共享。分类方法可参考表3。6、小组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开始实施。7、每组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电子文档、多媒体、动画、表格、网页、程序设计等)呈现所研究的结果。8、完成主题研究后,各组在全班对其研究结果进行汇报演示。9、师生共同制定评价内容、标准。四、评价各小组间对汇报进行自评、互评1.对研究主题的理解和表现;2.多媒体作品制作水平;3.口头报告。阶段成果检查记录2003年8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8期)发表了初步实验结果2004年9月高一新生共计十二个教学班576人,开展了“信息技术中的研究性学习”。每组3——5人。各个小组所选课题不同,有的是从老师给出的题目中挑选的,有的是自拟题目。经过了——明确任务、制定信息查找策略、整理信息、制作及演示作品、评价几个阶段后学生共交上来报告100余份,其中获得评价比较高有《我所构思的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利与弊》、《运用Flash制作MP3》、《飞天梦》等充分展示了当代高中生的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2004年获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005年1月获校级科研论文二等奖2005年9月高一新生进行第二轮“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现已在原来基础上获得更进一步的成果——高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已经能够自主学习、研究问题,并且合作学习与分工协同效果显著本单位意见盖章年月日市教育学会意见年月日省教育学会审批意见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