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七课第三框题《学会合理消费》教学设计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田径【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2年11月28日第6节【授课班级】【课程内容表现标准的变化】一、2003版(实验稿)课程标准:(1)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四)认识国情,爱我中华4.2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的经济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二、2011版课程标准:(1)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2.5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2)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1.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说明:2003版(实验稿)课标是现行教材编写的依据,又是实施教材的指南,而修订的2011版课标已经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它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最上位的法定性文件。所以要准确的定位本框题内容的教学目标,必须对比修订前后课标要求的变化。经过对比发现2011版课标中更加侧重于利用《学会合理消费》这一框题的基础性教学资源,达到学生能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的变化,独立思考消费中的遇到的困惑,从而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养成文明消费的行为习惯这一课程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好旧教材与新课标的衔接,就要灵活的使用教材,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我主要体现“课标引领、以学定教,整合资源,能力为重”的理念。【教材分析和处理】《学会合理消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七课第三框题的内容。本框题的内容主要结合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引导学生培养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等。本框共设两目,即“消费面面观”和“学会理财、合理消费”。其中学会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也逐渐增加,而如何使用这些零用钱,学生大多比较随意。如何摆脱空洞的说教,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际体验,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认同和接受正确的消费理念,并运用于日常生活是解决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的突破口。为此,本课教学设计对教材资源和学生资源进行了挖掘与整合。一方面联系家庭消费实际,说明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着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学会消费、适度消费,提高理性消费、理财能力。【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根据课前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再详述【教学目标】目标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消费的变化目标2.学生在分析消费中的困惑中,陈述合理消费的要求,接受合理消费的行为,初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目标3.学生设计消费方案,实行合理消费的行为,养成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注重精神性消费的习惯。目标4.学生整理出合理消费的原则。表1:教学目标在分类表中的位置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1.记忆2.理解3.运用4.分析5.评价6.创造A.事实性知识目标1B.概念性知识目标2C.程序性知识目标3目标4D.元认知知识目标3【教学重点】学会合理消费。【教学难点】实行合理消费的行为,养成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注重精神性消费的习惯。【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设疑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设计调查问卷、导学案,分析教材和学生、收集各种资料、做好教学设计、制作PPT。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调查问卷,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播放Flash《等咱有钱了》教师设疑启思:“你有钱了,会这样花吗?为什么?”揭示课题:“看来这钱要花得合理且有意义还并不简单,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消费之旅,来探究合理消费的课题。观看;思考;畅所欲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并初步感受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