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虹口区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练习卷(A)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西游记》讲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在下图中选出他们取经的西天在:【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国对外交往。唐玄奘西天取经是指唐玄奘到天竺(今印度)研究佛学。A与东南欧地区,B是西亚地区,C是今印度,D是中亚地区,故应选C。2.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说: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这种观点的依据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答案】A【解析】考察古代中国与希腊的政治制度。中国周代时期实行分封制,一个个诸侯国林立,古希腊时期是一个个城邦国家遍布希腊各地,二者都是实行的贵族统治,只是希腊是奴隶主民主制,周是奴隶主专制统治。故应选A。3.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限制贵族滥用权力D.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十二铜表法》颁布前,罗马实行的是习惯法,贵族为维护自身利益,随意进行解释,严重侵犯了平民利益。经过长期斗争,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对贵族的权力进行限制,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维护。故应选C。4.东汉末赵歧解释“五谷谓稻、黍、稷、麦、菽(豆类的总称)也。”其中,中国原始农耕时期没有种植的农作物是:A.稻B.稷C.麦D.菽【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农作物的品种。一般认为“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1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应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粟相提并论。故应选C。5.有位学者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家”、“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史学家因其个人立场、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历史的解释会不同B.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可以不凭借史料而加以说明、解释C.历史著作的编撰,其客观性、科学性是否存在和真实而令人怀疑D.历史学家凭其掌握的资料,阐释历史事件因果而重建历史的真相【答案】A【解析】考察人们对历史的认识。由于每个人的文化水平、个人经历、所持立场不同,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对错之分,同时对同一个问题,不同时期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即“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故应选A。6.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首当其冲的是:A.意大利地区B.俄罗斯帝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答案】C【解析】考察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从时间上来看,B、D不合题意;从地区上来看,A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统治;拜占庭帝国处于巴尔干半岛,紧邻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首当其冲的必然是拜占庭帝国。7.某位史学家给一个社会定义:“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实施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A.小国寡民的城邦制B.天下共主的封国制C.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答案】B【解析】考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从材料中表述来看实行的应是分封制,受封者在封地内享有大权,受封者对分封者尽义务。故应选B。8.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