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给我的想法——快乐绘画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和种子。小孩子喜欢涂涂画画,撕撕贴贴。不管是纸还是墙,是笔还是石头,想起来就画,随手就画,在家长眼这些行为总是莫名其妙,孩子却把自己的画当作一项无比神奇的,充满乐趣的事业,当他们画画的时候,其实是“走入”到了那个美妙的世界中,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从中他们得到满足,这样他们越来越爱画。幼儿早期的绘画培养最为重要,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发现和探索就是从此开始。因此,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包含了绘画。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如何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使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幼儿绘画的前期分析:在平时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时常对已有表象的创作加工有畏难情绪,从一些绘画比赛中我们也发现部分绘画基础较好的幼儿自备画表现得相当充分,当然其中也不管有成人之旨,但对于现场的命题作画,却常常表现得内容枯燥、简单,缺乏创造性。综合来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孩子在来到幼儿园进行绘画活动,大部分是教师在上课时的成绩,长期以来养成了孩子机械模仿的学习方法。2、在提高孩子绘画技能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限制幼儿涂鸦时期绘画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个性化的表达。3、孩子绘画的直接参照物主要是老师的范画,而对所画事物缺乏真实的观察切身的体验,导致孩子的绘画作品缺乏个性,千篇一律。4、成人对临摹得比较象的孩子的作品赞美,和对个性突出的画的不认可,遏制了幼儿绘画的创造性。即便老师不做任何评论,缺乏专业知识的家长的评价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我在给孩子上美术课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不会画。”其实,绘画没有会与不会,也没有好与不好,最重要的是幼儿有没有兴趣去拿笔画画。一、抓住幼儿的绘画兴趣。绘画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幼儿刚刚懂事起就喜欢乱涂乱画,虽然我们不懂幼儿的想法,但是幼儿这种无拘无束的行为正证实了幼儿的天性,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绘画活动中兴趣非常重要,幼儿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如何将幼儿潜在的绘画兴趣挖掘,这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研究和发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绚丽的色彩,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然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用五颜六色的颜色自由自在表现自己的世界,这时信手涂抹就能产生心理的满足和创作的喜悦,我们这时要给予他们极高的赞誉和认同。当我们孩子把绘画活动作为一种游戏并从中得到快乐,就像喜欢某个玩具一样爱不释手时绘画兴趣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幼儿的心里。兴趣扎下了根就要得灌溉、施肥才得以发芽、成长。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根据孩子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点抓住兴趣点进行技能训练,从而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艺术表现欲望。二、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择材料上一定要下功夫,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内容,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的事物,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如幼儿喜欢的小动物、水果、交通工具等,可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把绘画的内容串编成故事情节,并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来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题材幼儿既感兴趣又乐于接受。三、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我给孩子上课时,我觉得孩子在幼儿阶段最喜欢用不同的方法画画,而如果我们连续用一种方法给他们上课时,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指南》中指出“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表现形式表现自己的观察或想象的事物”所以我采用了一个月不同的形式给孩子上课,他们总会在上完课后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