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的培养应融于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索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陈宏通用技术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特别注重实践与体验的一门必修课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融入,其宗旨是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思考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更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是将通用技术单列为一门必修课程,并想通过开设此门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实际效果却不尽然。为探寻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模式,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用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并从多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一、突破传统,更新观念是根本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突出,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对社会贡献最大的,往往不是排名在学校前十的学生。这些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是会考试,他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往往是连个灯泡坏了都不敢换,连个地都不愿意扫。如果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连这些基本的小事都不屑一做,或者说都做不好的话,那我们培养的学生还能做些什么呢?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体现人生的价值。很多学生高考成绩相当优秀,可大学一毕业就面临失业也让他们觉得很无助,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应当多从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原因,应多从我们的教育方面找原因。在中央电视台曾看到这样一则专题节目:一个中国人大法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在屡次找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单位无果后,想到自己曾学过相关的经济专业知识,于是自己降低门坎,退而次去谋求一个营销方面的职业,可当招聘人员问他从事营销行业首先需要考虑的三个问题是什么时,这位高材生竟答道:我们的老师没教过,我回去再学习,下次再来应聘!什么是知识,我觉得不应只以单纯的考试为检验标准,很多伟大的发明家和事业家,虽然他们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他们依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说法拉第,当初他只是个普通的学徒,可他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特别注意观察,也非常好学肯钻,最后他发现了电;又如彼而·盖茨,他曾是个被大学开除的学生,可他对IT行业的贡献和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是无人能比拟的。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说,我们的学生考试得了九十多分,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还说学生努力不够,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和巩固,我们谁都知道,真正我们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真正能应用于实际的并没有多少,而我们的学生为了能达到真正地“掌握”所学,不惜花更多的时间翻来覆去地复习、做题……,而西文教育大多是要学生自己去找一些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课题,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可他们只需要六十分就够了,但他们的这种教育培养了不知多少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一流的发明家、科学家。所以我觉得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更新的观念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应以考试考多好为标准,而应以培养的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评价标准。二、在培养兴趣时,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要放在第一位拜师学艺,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是第一步要培养的。我们从多方面强调学生学习首先要有学习兴趣,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一点:培养学习兴趣时培养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是首要的!在我们的学生接受或认识一个新事物或新知识之前,他们刚开始可能会因为不了解而缺少兴趣,但我们如果引导得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容易培养的。比如说在技能教学方面,在刚带学生开展无线电测向活动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为此,我特意设法降低教学难度。我让学生首先去感受大自然,我对学生说:每两周我们去公园搞一次郊游活动,去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对正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来说,这是个充满诱惑的字眼,在好奇而又好玩的诱惑下,学生在郊游中无意就练就了一身好体能,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韧和不怕困难的性格,我是通过培养学生养成长跑的习惯来实现的。对一些想加入无线电测向活动的同学来说,体能是最大的难关,为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我第一次是要求学生不计时地跑一千米左右,然后每周加两百米,最后只要三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