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哈市依兰县道台桥镇中心校张春青【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围绕“解放战争”这一单元主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狭路相逢勇者胜”为核心,讲述了刘邓大军在1947年向大别山挺进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强度汝河。文章用中心句“狭路相逢勇者胜”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才能和我军将士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2.教学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每次出现的含义。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感受革命豪情。【学情分析】五年级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课标》在对本年段阅读要求中强调指出:学习初步独立阅读课文,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精髓所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能够依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把学生的发展做为课堂追求的目标。【教学策略】教学中,做到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理念,以生为本,遵循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创设情境,抓中心句、关键词等感悟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品质和能力。【教学过程】将本课时的教学流程划分为五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创设情境,审题引入。第二个板块是目标引领,自主学习。第三个板块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四个板块是细读课文,品读悟情。第五个板块是升华情感,延伸拓展。一、创设情境,审题引入1、出示刘邓首长的照片引入新课。2、简介历史背景。师: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的军队被称作刘邓大军。这是一支英勇奋战的军队,是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7课就描述了其中的一次重要的战斗。(板书课题:千里跃进大别山)3、简介大别山的地理位置。师:大别山位于河南、湖北和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附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结合地图介绍)师:那“跃进”是什么意思?“千里”又是什么意思呢?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中。设计意图:课之伊始,我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结合地图介绍大别山的位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目标引领,自主学习(一)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自学提示1、理解题目《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千里”什么意思?“跃进”什么意思?2、刘邓大军在“跃进大别山”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刘邓首长是怎么做的?3、战士们是怎样跃进的?结果怎么样?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提示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提高自学能力。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音,自己想办法解决。2、课文能读通了吗?下面老师要来检验一下同学们读的如何,请同学来分段朗读课文。希望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要边听边思考: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哪句话,请把它找出来。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掌握字音,理解字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狭路相逢勇者胜”,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四、细读课文,品读悟情。(一)学习1-3自然段,理解“狭路相逢”。1、轻声读1、2自然段,想想这2个自然段交待了什么?师:这一伏我军胜利了吗?你从哪知道的?师: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有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用____画出来。2、理解“狭路相逢”。(指名读第3自然段。)师:文中说情况紧急,从哪里看出来,用——画出来。师:相信通过你的朗读,一定能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二)学习4-8自然段,理解“勇者胜”。师:刚才同学们读这一部分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