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科研究现状及趋势广西师范大学陈吉棠这个主题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语言、语言教学、翻译与文学。1.外语语言研究英语研究属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元素。在西方国家,语言学研究历史悠久从整个研究历程来看,在这期间曾经经历两次重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研究范式(researchparadigm)上面,即研究的目的与切入点。第一次转变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特点是从传统语言学转向现代语言学、从历史比较语言学转向结构描写语言学。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如何界定?学者们比较认定是,索绪尔以前的语言学研究属传统语言学研究,之后则是现代语言学。传统语言学主要研究词义及其变化,为哲学、文学和史学的存在而注释古代文献,多采用历史比较方法来研究。当时出现的语言“自然发展派”与“约定俗成派”就体现出明显的传统研究特征。促使转变的主要人物有:索绪尔(F.deSaussure)、鲍厄士(F.Boas)、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萨皮尔(E.Sapir)等。(“词与物”、“词与意”的关系转向探究语言结构与意义的关系,解答“What”的问题)第二次转变是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特点是从描写语言符号系统内部的成分和结构的结构主义转向解释语言的运作机制,进而揭示人类心智特征的认知主义转变。重要标志是乔姆斯基(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出现。从此,语言学语言学研究从单纯受惠于哲学、心理学转变为对哲学、心理学、已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行为。值得一提的是海姆斯(Hymns)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把“语言功能”看作“交际功能”的观点,不能不说是语言学研究范式转变的一种重要信号。例如:(1)JohnhitBill.(2)Billwashit(byJohn).如果用结构描绘方法来解释上面两个句子,讨论的知识具体的语言事实(即what),而不追究这个事实的成因(etiology);而用理论解释方法来探究,它关心的是为什么这些句子只能这样说而不能那样说,从而回答为什么人类语言只能这样儿不能那样。这是一个设计人的大脑与心智(brain/mind)的问题,探究的焦点是为什么(why)。严格说来,形式取向与功能取向是语言学理论解释的两个基本取向,因此,语言的形式主义(formalism)与语言的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就出现了。形式主义把语言看作一个系统,主张从语言的结构内部寻找语言现象何从如此的解释试图建立一种能表现人类普遍的语言知识的形式及理论模型。功能主义把语言看作一种蕴含实际交际功能的手段,主张把语言放到使用语言的实际环境中,联系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交际功能来解释语言系统为何要以这种形式出现而不以那种形式出现。例如:(3)Themansaidhewasateacher.(4)Hesaidthemanwasateacher.例(3)中的theman与he有指称相同的含义,he能回指theman。而例(4)则没有这种情况。这些现象仅从形式角度来解释是行不通的,必须从功能角度探究。1在我国,语言研究的历史更加长久。传统的研究延绵几千年,如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举---名---实;陆机(261-303,西晋):意----文----物;刘勰(485-520,南北朝):情----辞---事;陆贽(744-805,唐代):心---言---事。荀况:“名无固实,约之以名,约定俗成谓之实名”与“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音韵学、训诂学等出现就是语言研究的集中体现。如果说西方国家传统语言研究是探究“词与物”的关系,那么我国传统的语言研究是梳理“名与实”的关系。但就现代语言研究而言,我国较注重语言事实描写,不注重理论解析。例如:(5)老张知道小王喜欢自己。(6)老张告诉小王自己不一定去旅游。例(5)中的“自己”既可指老张,亦可以指小王,但例(6)中的“自己”只能指老张。从上面阐述看出,语言学的研究从结构到认知的转变把研究的维度拓宽了、深度提高了。但是,由于语言的属性是人类的,思想、认知与思维是它的内核;语言学的研究是社会性的,其研究涉及的因素众多,因此语言的研究进入探究认知和心智剖析的阶段后,可以讲已经到达了研究的顶峰,要突破事不容易的。通观看来,当今的语言研究虽然主要呈现在理论、应用与对比(翻译)三个维度上,但研究的核心还是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从这点看,这与历来...